罗霞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大洋镇寻欧小学 5372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需要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快速地实现角色转换,要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自主探究,不再依赖教师的力量,并且需要教师从完全的指导者变为适当的指引者,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自学空间,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课堂;角色转换
引言:从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况来看,经常是由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此之下,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刻板,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改善现状,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地位,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能动作用,同时需要做好课堂引导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自学,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1.1需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弱化学生的课堂地位,令其总是听命于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步步执行,这种方式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令其能够自主求学,这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1.2需要提升学生的兴趣意识
众所周知,兴趣意识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这就需要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意识,这会增强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角色的转换方法
2.1运用探究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要求各个教师善用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这就是转换学生课堂角色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课程中,需要结合探究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从而能够成功地转换课堂角色。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章节中,讲述平移和旋转两种简易图形,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认识两种两种简易图形的特点,依据此类要求,可以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继续教学。
先翻开课本教材,令学生观察书中的“游乐园”插图,如图1所示,向学生提问说:“请问你们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呢?”,在学生回答后,继续说:“非常棒!你们有没有发现两半完全一样的图形呢?它们正在做什么呢?”,这会令其关注正在平移的娱乐设施,如缆车、小火车。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讨论“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这些物体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彼此交流想法,这会令其初步认识平移现象,随后教师说:“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平移运动,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做平移运动呢?”,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纸上画出想象的图形,这会帮助加深记忆效果。
在讲解完平移图形后,在多媒体中演示钟表、旋转木马等图片,向学生提问说:“为什么老师会把这些物体放一块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特点呢?”,令各个小组观察每张图片,讨论提出的问题,会发现都只有1个中心点,不断地围绕中心点绕圈运动,再告知学生此为旋转现象。随后,在多媒体上呈现多种不同的图片,依据刚才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判断图中物体的运动方式,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再指定各个小组的学生说出选择和原因,最终由教师做总结,归纳平移和旋转图形的特点。
总结:从该活动的过程来看,,会渐渐地凸显主体地位,促使每名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这就能够成功地转换课堂角色,同时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2.2运用游戏活动
提起课堂活动,小学生最为喜爱的就是游戏活动,如果可以用游戏活动融合数学知识,这会成为崭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促使自学,这就能够体现课堂主体地位,满足转换角色的教育要求。
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章节中,讲述日常使用的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计算,依据该要求,可以创建游戏活动,引领学生掌握。
如开展“买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小小售货员的工作。如买一盒酸奶费用5元,一个面包4元,小明给了售货员10元,售货员应找回几元?首先作为“售货员”要知道酸奶和面包总费用是5+4=9(元)小明给了10元,再用10-9=1(元)所以应该找回小明1元。在这个运算中学生明白了价格之间的转换,那么就是要考虑怎么列出加减混合运算。小红说可以写成:10-5-4=1(元)。老师这个时候要说小红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运算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要涉及到到小括号的用法。即10-(5+4)=1(元)同样的结果但是运算方式不一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有效发言,自己投入到解题当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并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总结:从该活动过程来看,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学意识,在教师不干扰的情况下,令其独自思考游戏问题,这会有利于提升主体地位,同时较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当下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步地解放学生的思想,释放自学的课堂空间,推动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逐步地提升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提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栗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44.
[2]何玉龙.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