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刚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摘 要: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以经济、快捷等特点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由于其电瓶等其他因素造成火灾事故多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本文结合对市场的初步调研,分析火灾多发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 原因 对策 建议
据统计,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1000万辆左右,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左右,年销量基本保持在100万-120万辆左右。主要使用情况为:一是 700万城乡居民用户。主要用于日常出行代步,充(换)电主要在小区等集中停放点、少部分带回家中充电;二是50万外卖快递骑手。主要用于社会生活服务,本市现有38家快递外卖企业,20个市级中转中心,4000多个遍布全市的站点,80余万注册骑手。充(换)电10%在街道社区内的公共充电设施,20%在其工作场所,70%带回其住宿室内充电;三是遍布全市的小单位用户。主要涉及家电维修、房产中介等领域,一般在其工作场所停放充电。
随着电商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的正式实施,由于外卖及快递行业的特殊性,迫使该部分群体使用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和大容量锂电池,导致火灾事故频发。2017至2019年,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类火灾300余起,绝大部分是因锂电池充电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为了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笔者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市场调研,主要情况为:
一 、基本情况:
(一)超标车和大容量锂电池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外卖骑手。
1、按照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车速大于15km/h时,会持续发出提示音;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不符合上述任一项规定的,均视作超标车。
2、目前市场是正规品牌厂家出厂的电动自行车(符合3C认证)采用的蓄电池为主要为铅酸或者锂电池,以雅迪牌为例:
3、本市外卖快递运营量增长迅猛,尤其是疫情以来,从事外卖快递骑手上岗人数已达到50万人左右。以美团为例,骑手每日的行驶里程均大于120公里(闪送每日大于200公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单数任务,这是自身在激烈竞争下的生存之道。如此一来,少充(换)电,甚至是一天内不充电,只能通过使用超标车(超速、超重、超电压、超电机功率)或者大容量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不合格大容量锂电池(以万锂徳为例,附表),合格的锂电池价格相对要贵很多。
(二)非法制造、违规售卖大容量锂电池乱象严重 。
1、大容量锂电池非法制造问题突出。目前进入本市的大容量锂电池品牌有40多个,绝大部分来自于江苏的苏州、无锡,浙江长兴、安徽六安和广德、广东东莞、湖北等地。有的拼装工厂采用虚假地址,十分隐蔽,查找困难。受利益驱使,绝大部分品牌利用新能源退役、残次品或废旧处理等价格低廉的锂电池电芯拼装成锂电池组。由于锂电池电芯质量不过关,加上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保护装置,电池组一旦过充或短路极易燃烧和爆炸。
2、大容量锂电池违规售卖、维修等“一条龙”的产业链规模庞大。上述品牌的锂电池销售只需要通过本市代理商就可对外销售,本市的代理商一般为电动车车行,无需专门行政许可,仅凭工商营业执照后即可执业。车行在提供整车和蓄电池销售、维修和代客充(换)电等服务的同时,大部分还存在销售超标产品、违规改装大容量锂电池等违法行为,部分还存在“三合一”、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标准等消防违法行为。
(三)外卖及快递行业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1、充电场所安全管理缺失。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顺丰快递、邮政快递、京东等站点虽然提供集中充电,但这些站点充电设施缺乏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少则十多个,多则几十个的大容量锂电池有的集中在室内的墙角处充电,有的在封闭小房间内的简易货架上集中充电,有的在地下室内的货架上集中充电。
2、企业主体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本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骑手充电的难题,更没有安全意识,管理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15%骑手通过付费充(换)电柜解决充(换)电,而其余85%的骑手基本都将大容量锂电池带入室内充电。由于骑手基本上是多人合租在老式的公房或待拆的改造小区中,虽然租金相对便宜,但消防安全设施差,“人车同室”、“人电同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旦因锂电池充电引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蓄电池安全标准过低。目前,国家仅制定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推荐性产品标准,在新国标中将蓄电池作为组件,仅仅对标称电压、防火阻燃性能、电气敷设、整车重量等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未明确具体本质安全要求,客观上造成监管依据不足、准入标准过低,为非法销售改装超标大容量蓄电池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高利润驱动产业链的形成。在电动自行车销售环节,约有80%的门店在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和不合格的大容量锂电池,甚至有些门店偷偷摸摸销售三无产品。代理销售不合格的大容量锂电池有着丰厚的利润,使得整个电动自行车销售环节形成违法之风。
(三)充换电设施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2016年起,全市部分居民小区中已加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占总数的27.2%,加之集中充电设施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不高,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全市已建成集中换电柜0.2万个,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尚属于布点起步阶段。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一)部署专项整治。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由市场监管、公安、房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对电动自行车销售和维修网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规改装、销售超标蓄电池和电动自行车室内停放充电等违法行为;对居民小区,重点整治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部位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违法行为,严查非机动车棚违规住人等现象,对居民、租户入室充电行为开展宣传劝阻;对外卖快递网点,重点排查网点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违规停放充电、使用超标蓄电池等违法行为,检查内部停放充电设施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智能安全充电功能,严查“三合一”现象;对路面通行电动自行车,重点抽查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非法改装、使用非标蓄电池等行为。
(二)推动制定地方标准。针对国家地方蓄电池产品标准尚未出台、居民入室充电缺乏法律行政手段等突出问题,探讨地方蓄电池准入标准,研究外卖快递行业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标准,从本质上提高蓄电池和充换电场所的本质安全,降低火灾风险。
(三)增加充换电公共服务。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类型充电、换电公共服务,加大布点密度,方便群众就近充换电,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换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积极扶持在非机动车停放点和符合条件的开阔地安装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充换电设施,逐步缓解使用人群充电难题。加大充换电柜安装推广力度,创新优化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模式,明确各环节实施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具体任务,疏堵结合解决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
2、《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