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宾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实际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组,采用常规X线平扫诊断法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机检测观察组患者;分优质、良好、一般三项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胸腹部创伤影响学检测结果中,优质、良好、一般例数分别为24例、28例、2例,总体清晰率达到96.30%;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6例、26例、12例,总体清晰率为77.78%。对比之下,观察组明显占优,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效果优于常规X线平扫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胸腹部创伤;常规X线平扫法
0.引言
胸腹部创伤按是否穿透胸腹壁、胸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通常来说,开放性创伤(存在胸腹膜破损现象)可视为穿透伤;无胸腹膜破损现象,可被视为非穿透伤;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即为贯穿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1]。闭合性创伤的“跨度”较大,可能仅仅对胸腹壁造成损伤,也可能影响内脏器官。临床针对胸腹部创伤的诊疗思路为“早确诊、早干预,处理一切威胁患者生命的急症”。为了达到“早”的要求,需借助影像学设备,对患者胸腹部创伤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系统、完整地诊断,进而制定出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围绕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效果而展开,现将有关结果进行梳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院急诊科、普外科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共收治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108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因外力(暴力,如交通事故、高处跌落、人为打击等)导致胸腹部出现创伤的患者;(2)胸腹部存在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肠鸣音异常减弱或完全消失的患者;(3)对本研究予以认同,治疗依从性较高,自愿全程配合的患者;(4)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非外力因素引发),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2)对青霉素、头孢他啶等药物存在应激过敏反应现象的患者;(3)送抵本院时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4)对本研究不予认同,治疗依从性较差,拒绝配合的患者。
采用随机单盲纳入的方式,对108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46.34±2.16)岁;其中,交通事故因素35例,建设工程、搬运等作业意外因素14例,其他5例;
(2)对照组:54例,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95±2.32)岁;其中,交通事故因素36例,建设工程、搬运等作业意外因素12例,其他6例;
综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胸腹部创伤引发因素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1)采用常规X线平扫诊断法,检测对照组患者。由本院医护人员指导并帮助患者摘除佩戴的饰品后,进入检测区,对其胸腹部范围进行全面扫描,由科室专业医师出具检测结果。
(2)采用多层螺旋CT机(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国械注准20183300241,型号Uct520,ISO认证)检测观察组患者。①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屏气训练,尽量降低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②帮助患者采取平躺的姿势躺卧在检测床后,自患者胸廓处开始进行扫描,直至耻骨联合区域;③所有患者的扫描操作均采用1.25mm薄层进行重建,并使用MRR功能对扫描成像进行3D处理。
1.3观察指标界定
分为以下三个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1)优质:成像效果极佳,任何体型患者的图像结果均可维持一致质量;患者机体血管分布清晰呈现,边界轮廓极为明显;
(2)良好:成像效果较好,不同体型患者的图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血管分布情况及边界轮廓精度略低;
(3)一般:成像效果不佳,不同体型患者图像差异较大,几乎无法清晰观测到血管和轮廓,存在明显的干扰伪影。
总体清晰率=(优质例数+良好例数)/分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胸腹部创伤影响学检测结果中,优质、良好、一般例数分别为24例、28例、2例,总体清晰率达到96.30%;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6例、26例、12例,总体清晰率为77.78%。对比之下,观察组明显占优,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综合讨论
相较于常规X线平扫技术以及单层螺旋CT机,多层螺旋CT机的改进之处在于:
(1)采用锥形X线束和多排探测器,替代了单层螺旋CT的扇形X线束及单排探测器,使扫描速度获得了极大地提升。经临床印证,旋转一周的全部扫描时间可限定在0.5秒之内,且分为多个层次对扫描图像进行记录[2]。如16层的螺旋CT机,在0.5秒内即可完成一周扫描,共计获得16个层面的图像。
(2)采用快速容积扫描的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对更大监测范围内的所有数据进行不间断采集,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
(3)相关影像学数据信息经过仪器配套计算机的处理后,能够获得一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单位:毫米)的超薄图像,并在多种图片处理技术加持下,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扫描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图像质量。比如三维重建技术,完全消除了阶梯状伪影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3]。
参考文献:
[1]张研.急性胸腹部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0):158-159.
[2]苗建刚.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3):172-173.
[3]毕秀娟,齐新刚,杨美玲.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1):192-193.
作者简介:房宾(1972.09—),男,汉族,山西平遥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胸腹部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