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予
中石化国际事业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193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石化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石化产业成品油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大型项目接连上马,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石化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分布格局发生深刻改变。
关键词:我国;石化产业转移趋势;对策分析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现在已经改变了以往的贫穷落后现象,成为了一个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以及竞争力的发展大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1石化产业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1石化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石化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相应的布局也较为分散。在实际的发展中规模较大的炼油企业其实是更加具有优势的,这主要是因为规模较大的炼油企业相关的机器设备较为先进,发展方针以及战略的定位十分准确,企业的结构也十分优化,除此以外,大规模炼油企业的生产技术也较为先进,能够大范围的选择原油的种类,而且能够较好的提升原油的利用效率。大型的炼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着较多的种类,能够多方面的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对资源的消耗量,相关的生产成本也大大的减少。但是,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国内的炼油企业大都是以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能力不足现象,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但是企业的实际能力还不到国际大型炼油企业的一半,我国现阶段的炼油企业发展能力在世界上只排在第15位。除此以外,我国炼油企业在地理位置分布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布较为零散,相关结构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优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石化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排放污染问题,相关的生产效率较低,从而为生态文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2石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发展技术主要是套用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以及生产经验,这也导致我国企业在发展时没有创新相关的竞争力较低。我国的石化产业在发展时仍旧是较为粗放的产业之一,相关的资源、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都有待提升,大多数产品以低附加值为主。而且我国有些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更为落后,企业的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依附外力来进行生产发展,引进其他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发展效率。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石化产业技术较为落后,所以石化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的缓慢。在全世界的发展中石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技术都十分先进,所以我国如果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一定要有效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及经验,但是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2“十三五”石化产业取得主要成就
2.1石化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截至2019年底,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271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1.6%和10.8%。成品油、乙烯、甲醇、化肥、农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千万吨级炼厂由2013年的21家增加到2019年的28家。石化产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大宗产品产销位居世界前列,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2.2主要产业链条呈现良性发展
2019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8.58亿吨,原油加工量6.52亿吨,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3.6亿吨;乙烯产能2917万吨,产量2590万吨,平均开工率88.8%,自给率55.3%。对二甲苯(PX)产能2432万吨,产量1452万吨,自给率由2018年40.8%跃升为49.2%。炼油、乙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PX-PTA-PET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2019年,聚乙烯、聚丙烯产能4583万吨,产量403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5987万吨,自给率达到67.4%。聚乙烯、聚丙烯、ABS、聚碳酸酯等产品净进口量达2288万吨,多数为国内不能生产的高端产品。
3我国石化产业转移的趋势
3.1我国石化产业转移存在必然性
1)我国石化行业部分产品比较优势减弱,其相关产业转移存在内生必然性改革开放后,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经济快速崛起,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初期转移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相关产业的转移存在内生的必然性。2)“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推动中国的石化产业升级与转移“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中国及沿线国家的优势,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深化必然推动中国及沿线国家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优化相关国家的产业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产业,从经济较发达国家或地区向生产要素完备、人工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2全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石化产业转移
1)基础化学品产业及客户需求量大的石化产品产业转移动力足石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料获取、储运、生产加工、产品贸易、产品配送、相关废弃物处置6个环节。从石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看,原料成本、储运成本、生产技术水平、贸易方式、物流成本、废弃物处置技术都是石化产业链转移的考虑因素。在上述因素中,原料成本、生产技术水平和物流成本是关键的考量因素,这会为基础化学品产业及客户需求量大的石化产品产能压缩或产业转移提供动力。2)原料成本劣势产品面临被迫降低产能或停产风险例如,中国乙烯面临中东、北美低成本乙烷原料的竞争,国内部分乙烯供应将由乙烷裂解乙烯,满足中国国内乙烯产能被迫压缩,面临“隐性过剩”风险。
3.3石化产业投资在合理区间
从石化产品的生命周期看,资金会涌向石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洼地,个人或企业投资者往往只会考虑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而这些投资会推动低利润石化产品或相关产业向具有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或利润率高的承接国转移,这些转移会使得母国相关产品或行业的整体利润损失甚至消失。另外,一个产业的利润不仅与利润率相关,而且与其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大时,其产业利润也是不容忽视的。诚然,有必要有一个国家产业利润的概念,即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看,对产业利润进行统计和分析,不仅关注相关企业的税收,也需要将相关行业就业带来的个人所得税、社会责任等指标统计在内,来评估石化产品对国家的贡献程度,当低利润的产品偏离正常投资区间时,表明产业资本输出已经超过合理限度,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和战略性参与,以防止投资资金的降低而带来的国家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利益的损失。
结语
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就业规模等指标,研究期10年间石化产业从增速超10%的快速增长,转变为增速约3%的平稳增长。经过这一轮产能扩张,炼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而随着新兴民营炼化项目投产,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石化行业应降低规模扩张冲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眼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智能提升的高质量发展。2)我国石化产业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加大,空间格局正在从过去的“北部强、南部弱”“沿海强、内地弱”,转变为“沿海领先、中部加强、西部崛起、东北衰落”。东部做大做强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中西部承接资源加工型传统化工的产业转移方略成效初显。全国层面应继续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产业组织策略,依托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辐射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带动产业区域转移,促进石化产业规范竞争、有序流动、优化布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19
?[2][J].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J].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Federation;. 国际石油经济.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