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读糖尿病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期   作者:韩国勇
[导读] 糖尿病属于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韩国勇
        泸州市江阳区韩国勇诊所  全科医学、内科学  四川泸州 646000
        糖尿病属于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生物作用受损、胰岛素分泌缺陷而造成的高血糖发生,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会造成其身体各种组织,特别是神经血管、心脏、肾、眼受到慢性损害,从而导致功能障碍。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普遍较轻,大多在30岁以下,发病突然、消瘦、多食、多尿、多饮、是最明显的症状,血糖水平也会升高,绝大多数的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C肽水平低下,血清胰岛素低下,GAD、IAA、ICA抗体呈阳性。2型糖尿病在肥胖者、中老年人里发病率极高,常伴有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起病较为隐袭,在早期不存在任何症状,或者是存在轻度的血糖增高、口渴、乏力等症状,只有经过糖耐量试验才能够确诊。通常,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在早期为正常,在晚期呈现出低下的状态。
        在诱发病因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都会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2的患者都存在糖尿病家族史。临床研究表明,最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症可伴有糖尿病,针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具备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针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已经发现众多明确的基因突变,例如:线粒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基因等。
        第二,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体力活动减少、进食过多而导致的肥胖是其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具备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极容易发病。而针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在腮腺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以后会导致其自身免疫反应出现改变、从而导致胰岛素β细胞破坏,引发疾病。
        消瘦、多食、多尿、多饮是其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或者酮症中毒时,此种症状更为明显。而二型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肥胖以及疲乏无力。如果没有及时作出诊断,患者的体重会逐步下降。
        因此,必须要及时为患者做出检查,通常,检查的手段主要包含:
        (1)血糖。这是糖尿病最权威的诊断标准。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便可做出判断,针对于无症状者人员在诊断糖尿病时,需要两次异常血糖;针对于糖尿病可疑人员,可以开展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诊断标准为阳性,则代表患者存在糖尿病,如果患者血糖的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则呈现为阳性。肾糖阈增高,即便血糖达到糖尿病的诊断,也可呈阴性。由此可见,尿糖测定并不属于适用的诊断标准。
        (3)尿酮体。在酮症酸中毒或是酮症中毒时,尿酮体会呈现为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属于血红蛋白非酶促与葡萄糖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存在不可逆现象,HbA1c水平稳定,可以将取血前两个月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作出反应,是对血糖控制状态进行评判最有效的指标。
        (5)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能够将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做出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减退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


        (6)血脂。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在控制血糖不良时尤为显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最主要的表现。同时,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会降低。
        现如今,尚无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治疗方式对。糖尿病作出良好控制:
        1.一般治疗
        第一,健康教育。应该让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能够自觉控制糖尿病。针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应该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依据,从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
        第二,自我监测血糖。当前,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正在大力普及、全面推广。患者可以将血糖水平作为依据,对降血糖药物的剂量随时做出调整。1型糖尿病患者在展开强化治疗期间,每天至少在餐前需要监测四次血糖,如果血糖不稳定,则需要在一天内至少监测八次,也就是三餐的前后以及晚睡前和凌晨三点进行检测。在强化治疗过程中应该控制空腹血糖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HbA1c<7%。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减少自我监测血糖的频率。
        2.药物治疗
        第一,口服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
        第二,胰岛素治疗。针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展开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需要注射二到三次,强化治疗的患者,每日需要注射三到四次,或者利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同时,经常对剂量做出调整;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患者口服降糖药失效,可以利用联合治疗的方法。首先,降糖药口服的剂量不变,在每晚睡前的十点注射中效胰岛素或者是长效胰岛素,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调整,将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是最主要的目的;无效患者应该停止服用降糖药,并且改为每日注射两次胰岛素。
        3.运动治疗
        将患者的体力活动增加,可以为肌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带来帮助,从而降低患者的体重,并且将身体的脂肪量减少,促使患者的体力增强,将其生活质量工作能力提升。针对于运动的时间以及强度而言,应该将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作为依据进行判定,找寻与患者适宜的运动量,或者是爱好的项目,运动形式可以为多样性,例如:游泳、跑步、打太极拳、跳舞、健美操、快步走、散步等。
        4.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属于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础方式,针对于轻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靠饮食治疗便可得到病情的良好控制。
        将标准体重作为依据,对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热量进行计算以后,还需要将患者的其他情况作为依据,作出相关的调节,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消瘦、营养不良、哺乳期、青春期、儿童患者应该酌情将总热量增加。肥胖患者应该对脂肪含量总热量严格管控,为其提供低热量的饮食,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可超出一千五百千卡。通常以每个月降低0.5~1.0kg为宜,在肥胖患者的体重接近标准期间,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对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同时,年龄较小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尽可能摄入少量的热量,成年女子摄入的热量要比成年男子少。
        糖尿病大多难以治愈,会存在反复发生缓慢进展等特征,而只有了解糖尿病病发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