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亿祥 李红
山东省青州手康盲人医疗按摩所 山东省青州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普通安置区邵庄卫生院分院 山东省青州262507
摘 要: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的范畴。推拿手法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本文从临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近5年国内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利用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肌; 累积性伤害; 推拿;
腰肌劳损属于常见的无菌性腰部累积劳损性疾病,是因下背部肌筋膜、肌肉、韧带等组织发生慢性的反复损伤,导致背腰部肌肉出现挛缩或肿胀,临床表现为下背部、腰部双侧或一侧弥漫性疼痛,腰骶部会反复性疼痛、肌肉紧张、活动明显受限,伴随着肌肉萎缩会出现条索状硬结节,或直接压迫周围血管,阻碍淋巴回流,导致腰部运动、协调、平衡功能障碍,同时也会累积到多个肌肉群,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20年本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156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男24例, 女54例, 年龄25~78岁, 平 均58.5±6.1岁, 病程10天~30年, 平均3.1±0.8年;对照组男23例, 女55例, 年龄26~78岁, 平均59.5±5.3岁, 病程3天~30年, 平均3.5±0.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有长期腰痛史, 好发于腰部长期过度负重, 或长期姿势不良, 或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 或为急性腰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而转为慢性者; (2) 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肌肉痉挛、酸痛不适, 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劳累后疼痛加重, 休息后减轻;久站、久坐、久卧后疼痛加重, 适度活动后缓解;遇寒痛增、得温则舒。急性发作者, 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3)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有肌紧张, 有较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索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 (4) 部分患者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或脊柱侧凸, 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 皮下组织与深部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 (5) 腰椎影像学检查, 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2]。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诊断标准; (2) 年龄25~80岁; (3) 无严重并发症, 神志清楚, 有能力自护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 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和血液系统等疾病患者; (2) 精神障碍不能合作者, 以及不愿参与者; (3) 其他推拿禁忌症患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三步推拿法, 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治疗, 两组均为1次/日, 共治疗10次。
1.5.1 推拿手法
准备体位患者俯卧位, 胸下垫薄枕, 医者位于患者患侧。三步推拿法: (1) 放松手法:在患者腰骶部以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腰阳关、命门穴为重点作揉法、?法, 力道以患者能接受为度。 (2) 肘推法:医者可用前臂尺侧近端或尺骨鹰嘴端在患者腰骶部作按揉法、弹拨法等手法, 如腰骶部肌肉触及条索样结节, 可作弹拨法10~20次, 手法可循环往复2~3遍, 至患者腰骶部产生温热感。 (3) 提腿后扳法:患者仰卧位, 术者一手推按腰部, 另一手托起患肢, 并迅速向上抬拉而使腰部过伸。
1.5.2 中频脉冲治疗
采用ZP-100CP中频脉冲治疗仪, 将电极片贴在阿是穴或沿膀胱经、督脉取穴, 利用电刺激, 治疗时间20min。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1) 治愈:腰痛消失, 腰部活动自如; (2) 好转:腰痛基本消失, 劳累后略有酸胀不适, 腰部活动功能正常; (3) 未愈:腰痛无明显缓解, 腰部活动仍有障碍[3]。
1.7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 以频数 (?) 、构成比 (P) 和平均秩次 (Rˉ) 表示,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 对照组总有效率80%,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腰肌劳损属“腰痛”“伤筋”等范畴, 多因久居寒湿之所, 外感寒湿之邪, 日久而化为湿热, 痹阻经络;或因跌扑损伤, 致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或因年老肾虚, 筋骨失养, 导致腰痛。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湿、湿热、血瘀;虚为肝肾亏虚。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大多先实后虚。众所周知, 推拿是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可以解除腰部肌肉痉挛, 促进腰骶部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致痛因子的吸收以及受伤组织愈合, 可以纠正腰骶部小关节错位情况, 达到止痛的目的。《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 热气至则痛止矣”。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在临床研究设计方面, 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未设置对照研究, 或未体现出单一疗法的疗效, 或未进行随访等, 疗效标准不统一, 不便于系统指导临床。目前, 传统的中医药疗法是治疗腰肌劳损的主要选择, 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 在减轻症状的同时可改善预后。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的突出优势, 将治疗重心从大型医院转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当今医学模式下具有重要意义。
3.1 建立统一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有价值的观察指标
该病的发生常与患者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及劳动强度, 甚至气候环境及天气变化等有关, 且患者疼痛的部位较为广泛, 上可至肩背部, 下至骶臀部, 这种复杂的临床情况常导致临床诊断、纳入病例的尺度不一, 再加上临床上所使用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 这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判定和临床疗效的评估。在腰部疼痛的观察指标设定方面, 有许多量化指标, 如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Mc Gill疼痛问卷、QSWESTRYG功能量表等。QSWESTRYG功能量表是国外脊柱外科及非手术治疗常采用的观察指标, 该指标对于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可行的, 但是否适用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是评估疼痛通用的方法, 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患者腰部疼痛情况, 值得我们纳入使用。腰肌劳损一般无腰部功能障碍及下肢症状, 因此功能障碍是否被纳入评估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长期慢性疼痛可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使用Mc Gill疼痛问卷评估疗效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如何使用更科学、合理的观察指标, 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探索新方法、新思路
在纳入分析的44篇文献中, 共有49种推拿手法, 在这些手法中哪些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手法, 哪些是可用或可不用的手法, 哪种手法松解肌痉挛的效果最好, 哪种手法止痛效果更好, 是否存在应用一种单式手法或复式手法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这些问题均是今后我们研究手法治疗的重点。优化1种、2种或3种简单的手法, 形成一套有效的、成熟的治疗技术, 这样更利于临床的应用和推广。将推拿手法化繁为简, 尽可能地减少个人经验的烙印, 不仅有利于推拿治疗的推广和普及, 也有利于提高手法治疗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文献的可信度。虽然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但推拿手法是医者技术和力量的结合, 较耗体力, 工作量较大, 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找更有效、更安全、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从现代医学和其他领域找到有效的结合点, 如将热疗法、电动按摩疗法、激光疗法、腰肌的功能训练等与推拿手法合理结合, 发挥其协同作用, 不仅可以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还可以服务于临床, 提高其治疗效果。
3.3 加强科研协作, 提高研究水平
近年来临床医生的科研意识虽然有所增强, 但整体研究推拿手法的水平较低。虽然研究推拿手法的临床文献很多, 但质量不高, 可重复性、可比性较低, 这与目前科研方法不规范、观察组设置不合理、疗效评价不能量化等有关。因此, 临床上应加强科研协作, 由较强临床和科研实力单位牵头,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设计严谨的诊疗方案, 制定统一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严格做好质量控制, 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庞贤妹.双柏散外敷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蔡雨星,施加加,吴勤峰,等.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的疗效和表面肌电信号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11):583-584.
[3]刘明军.通经调脏推拿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5):9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