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期   作者:冯雨倩、李相云
[导读] 研究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

        冯雨倩、李相云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23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评分,得出研究结论。结果:①对照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6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5.37±1.29、7.54±3.11;7.24±3.37;5.62±2.21;5.91±1.6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焦3.62±1.81、3.57±1.95、5.11±1.24、3.76±1.29、3.65±1.31。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保证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入与治疗的60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患者的资料如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36.25±4.38岁;病程:2.74±0.45年。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5.88±4.67岁;病程:2.84±0.71年。。(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日常精神状态,评估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体征,进而构建合理的护理、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环境及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将病房布置成患者所喜爱的风格;护理人员要注意每天通风换气,提高病房空气质量,并合理地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另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为其制定饮食方案,保证患者饮食平衡,同时提醒患者多喝水。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交流,获知患者心理状态,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宣教精神分裂症相关康复护理知识,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地健康教育方案,从而科学有效地推进院内健康教育;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每月出一次健康教育板报。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运动,如八段锦、佳木斯等健康操以及各类球类运动;发掘培养患者的优势能力,如书画、唱歌、舞蹈、朗诵等艺术活动,并定期开展艺术节展示康复成果[1]。
1.3观察指标
        通过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评分,得出研究结论。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计算对比实验研究所得出的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
        对照组(30例),伤人:2/30(6.67%));自伤:4/30(13.33%));毁物:2/30(6.67%));危险行为总发生率:8/30(26.67%))。观察组(30例),伤人:0/30(0.00%));自伤:1/30(3.33%));毁物:1/30(3.33%));危险行为总发生率:2/30(6.66%)。
        由以上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66%。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评分
        对照组(30例),干预前-焦虑抑郁:6.54±1.02;思维障碍:8.22±4.25;缺乏活力:8.57±1.58;激惹性:6.47±1.69;敌对猜疑:6.37±1.36;干预后-焦虑抑郁:5.37±1.29;思维障碍:7.54±3.11;缺乏活力:7.24±3.37;激惹性:5.62±2.21;敌对猜疑:5.91±1.65。观察组(30例)干预前-焦虑抑郁:6.68±1.18;思维障碍:8.62±4.01;缺乏活力:8.21±1.33;激惹性:6.63±1.56;敌对猜疑:6.28±1.44;干预后-焦虑抑郁:3.62±1.81;思维障碍:3.57±1.95;缺乏活力:5.11±1.24;激惹性:3.76±1.29;敌对猜疑:3.65±1.3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BPR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5.37±1.29、7.54±3.11;7.24±3.37;5.62±2.21;5.91±1.6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焦3.62±1.81、3.57±1.95、5.11±1.24、3.76±1.29、3.65±1.31。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猜疑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精神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几率处于增加趋势。在患有精神分裂症后,患者的精神行为就会出现异常,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容易发生自伤和伤人的行为。为保证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安全,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推进康复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模式是从环境生活、心理、康复等多角度出发的护理模式,它有利于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强化治疗效果。因此,要积极地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到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梅玫.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0):108-111.
[2].《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第23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329-5344.
[3]王海霞.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338+3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