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怡
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36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肺功能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效果;肺功能;影响
引言
颅脑损伤患者易并发应激性溃疡,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严重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休克。临床护理路径是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全程护理,制定详尽的治疗护理计划和严格的护理流程图。此次研究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36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4~72岁,平均(46±5)岁;体质量指数(24.6±1.5)kg/m2;外伤原因:交通伤27例,坠伤20例,重物撞伤16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25~72岁,平均(46±5)岁;体质量指数(24.8±1.6)kg/m2。外伤原因:交通伤30例,坠伤18例,重物撞伤14例,其他6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外伤原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且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且发病时间均在48h内;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够意识清楚地进行交流;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性疾病者。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者;肺部严重感染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依据常规的教育方式、医嘱,执行护理操作。⑵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设计颅脑外伤康复路径治疗表,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展开,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组建管理体系。临床路径小组成员经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等共同组成,制定出损伤后具体的管理内容。①经首诊医师在患者入院4h后安排有关检查和化验项目,完成入院病史记录,24h内完成首日诊断,获取检验报告,定性和分析患者的疾病。同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健康教育的目的、预期预后、诊断结果、康复治疗目标等事项,分期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②在入院后1周,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目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语言、运动、感知能力。在患者入院后第1周,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及时按照治疗情况和意见调整有关方案,加强和康复治疗师、医护人员沟通,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临床上康复治疗的效果。③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应在患者进入后遗症期后,提高各种辅助、代偿技术和环境实施改造,指导其应用新方式,增强各种环境中患者的适应能力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维持并强化认知和言语训练,继续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传统和物理疗法的治疗,熟练掌握使用轮椅和矫形器。④在患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前,或出院之前,临床路径小组成员需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并展开后续康复指导,细化和量化,制定具体近期方案,具体为每周所达到的康复目标。
每周向责任医生汇报1次,之前记录的康复训练内容、病情变化,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1次,当发现患者病情出现不良变化,及时到医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①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5]评估2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包含上肢、下肢2个维度,上肢维度共计33个条目,共66分;下肢共计17个条目,共34分;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②干预1个月后,应用肺功能仪检测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
干预前,2组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肺功能
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身体约束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易导致护患纠纷。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要求必须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同意,并在医嘱指导下才能进行约束措施,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医生的医嘱指导下才能使用实施约束,同时在约束前与约束过程中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宣教,有利于打消其疑虑,提高配合度。在约束期间,护理人员遵循临床路径做好相关记录,做到了在必要的时候有据可查。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或家属对约束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颅脑外伤患者受脑组织及脑神经损伤,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并受医院陌环境、切口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睡眠质量受到显著影响,并以此影响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影响其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尤为关键。常规护理通常为病症针对性护理,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护理依从性较低,难以获取理想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拓宽护理干预范围,增加护理内容以获取理想效果的护理方式。在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设计颅脑外伤康复路径治疗表,完成入院病史记录,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增强各种环境中患者的适应能力等,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可通过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康复训练实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提升者综合功能的恢复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燕萍,丘春燕,苏碧齐.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7):3393-3394.
[2]张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7):111-114.
[3]李娜.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360.
[4]王哲,杨彦萍.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7):2710-2712.
[5]张琳,白琳,李琳,任玉芳.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7):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