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君
广东科技学院,东莞 523000
摘 要:目前社会需要培养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必须要在各个层面上显著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提升机综合竞争力,保障就业概率。人本管理作为将服务当成是最终性目的将人全面性发展作为本质,促使学生可以可持续、和谐及全面的发展。传统化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随着人文观念的逐步盛行,大学生的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人本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究在人本理念管理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重点对德育学分制以及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人本理念;大学生管理;德育学分制;工匠精神
在人本理念管理模式之下,主要是对社会中的任意活动进行管理,需要站在人性化角度。将人性发展当作是核心,遵循人性的基本规律。对大学生进行管理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尊重人,理解人,以便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显著提升,希望促使大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重视德育学分制
针对于德育学分制度,高等院校需要全方面、多角度地设计和制定具体的制度内容,需要体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每个学生都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形式而存在的,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这是个体差异性的一种明显表现【1】。因此,高等院校在制定德育学分制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的因素,分年级、分阶段的制定相关内容,并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将相关德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与此同时,将德育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具体包括思政课程、心理与法治教育等课程内容,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以后,将这些德育课程的学分纳入到相应的学分管理系统当中去。另一方面,是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与理论学习部分相比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再多,也不如实际行动来得重要。这有赖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同时高等院校有固定的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德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高等院校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活动表现,根据制度设定的具体分值区间,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对于一些表现十分优异或是有其它先进事迹的学生,高等院校也应该在制度中设置相应的加分项,同时高等院校有自己的奖励措施和办法,以此来激励其本人和更多的学生朝着高素质、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如果出现了德育学分未修满的情况,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重修,若到了毕业还未修满,就只能暂缓毕业,直到修满为止。
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满足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去进行学生管理,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相应工作。同时,高等院校要对各个专业的发展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去更新和改善各个专业的相关课程,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学习相关知识【2】。
除此之外,企业都会更需要全面型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各个专业的课程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使得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大量的相关课程,增加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重视实训教学
高等院校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并且要充分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内容和意义,使得学生可以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将在高等院校所学的相关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社会是学生体现“工匠精神”的平台,高等院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多接触一些相关企业【3】.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并与相关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在这些企业中有机会进行培训和实习,让学生可以不断地锻炼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让学生可以在以后进入社会的时候快速适应企业工作。
(三)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在工作期间,爱岗敬业是第一前提,是每个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同时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对自己的工作要富有激情和热情,努力工作。所以,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认识爱岗敬业的含义,树立爱岗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心。高等院校要注意告诫学生,在对待工作的时候,要非常地认真和仔细,并且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对工作负责的同时,更是在对自己负责。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一点,工作注重的不是“量”,而是“质”【4】。
(四)培养学生创新性
创新性作,为院校和企业发展的核心性竞争能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进行企业产品创新,而进行企业产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员工,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已有的成就。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行的更高,走的更远【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管理理念主要是希望培养所尊重人,理解人的新时代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和思路需要和大学生时代背景以及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探究。对大学生进行人本理念化管理,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管理价值呈现出学习动机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依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构建起较优的校园环境,保障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在东,潘俊杰. 人本理念视阈下高等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的路径创新[J]. 智库时代,2020,(11):49-51.
[2]郭宏岩.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我见[J]. 长江丛刊,2016,(34):229.
[3]李丽. 基于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21-122.
[4]罗尉. 浅谈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108-109.
[5]吴科.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 大学教育,2013,(0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