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 观察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确诊日期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63)与小骨瓣组(n=63)。小骨瓣组通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进行手术,参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的ADL分级情况。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优(P<0.05)。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术后I级、II级、Ⅲ级、Ⅳ级、V级分级情况的数值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通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不仅降低手术时间,也提升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小骨瓣经侧颞入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国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高血压脑出血,也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迅速且病情进展较快,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有研究显示[2],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的3个月内,死亡率在10%以上,已经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死亡率。传统开颅手术,临床疗效较好。但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均具有差异性,致使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本文旨在观察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确诊日期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63)与小骨瓣组(n=63)。参照组中,男性病患34例、女性病患29例。年龄区间:50-86岁,平均年龄(67.90±9.21)岁。小骨瓣组中,男性病患36例、女性病患27例。年龄区间:48-85岁,平均年龄(68.63±10.28)岁。两组患者均CT检查后,均被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患者的临床症状也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小骨瓣组通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进行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规范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标准翼点中三分之一切口入路,而后沿着弧形将硬脑膜剪开,在显微镜辅助下打开侧裂池蛛网膜。需在无血管区进行切开手术,观察患者大脑中的动脉分值,切口约为12cm。在观察到血肿腔后,将血肿吸除,并查看是否具有活动性出血。当有出血发生时,可做电凝止血。止血时,也需避免使用大范围电凝,避免伤害患者的脑部正常功能,清除血肿且止血后,视情况而定是否放置软质硅胶引流管,逐层缝合。参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规范手术切口。入路方式:颞部大骨瓣入路,骨窗大小约为9-11cm。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骨窗大小。而后从颞上回入路进入到患者的血肿区域,清除血肿,减张修补缝合去骨瓣。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ADL分级情况,ADL分级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即:I级(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II级(患者可独立生活,部分恢复)、Ⅲ级(患者需他人帮助、可拄拐行走)、Ⅳ级(患者需卧床休养,但意识清醒)、V级(患者植物生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
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x±s)
.png)
2.2两组患者术后的ADL分级情况
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术后I级、II级、Ⅲ级、Ⅳ级、V级分级情况的数值均明显更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ADL分级情况(x±s)
.png)
3.讨论
临床实践指出,中老年人更易出现高血压脑出血[3]。伴随着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提升,也为脑出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高血压疾病中,脑出血属于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且50-70岁的男性患者更易发病[4]。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通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可更为彻底的清除血肿。手术人员的视野更好,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后续的止血、减压操作也更易于实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视野更宽广,更便于医生开展手术[5]。并且,该术式,也保留了患者的骨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护患者的脑部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优(P<0.05)。这一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脑部血肿得到更为彻底的清除。且此种术式所需的时间更短,避免对患者的脑部功能造成更大的损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与参照组相比,小骨瓣组患者术后I级、II级、Ⅲ级、Ⅳ级、V级分级情况的数值均明显更优(P<0.05)。结果显示出,小骨瓣组患者的预后质量更好。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降低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通过小骨瓣经侧颞入路手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不仅降低手术时间,也提升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贺崇欣, 汪亮, 曹光东,等.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36(008):1544-1546.
[2]李从进, 李东波, 刘锋,等. 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的临床研究[J]. 海南医学, 2018, 29(24):62-64.
[3]霍小东, 朱海波, 马晓龙.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1(04):241-243.
[4]刘斌, 喻军华.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004):65-67.
[5]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等. 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29(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