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期   作者: 李冬梅 张倩 戴莉 高燕敏 温志超
[导读] 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李冬梅  张倩  戴莉  高燕敏  温志超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产妇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55例产妇行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及盆底肌力恢复。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盆底肌力;生物反馈治疗
        
        分娩作为特殊的生理过程,会导致产妇盆底肌肉、韧带、筋膜出现不可逆形态变化及功能改变,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1]。盆底康复训练是针对产妇生产后特殊的生理状况开展的康复锻炼,对于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有着重要作用[2]。为进一步对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10例产妇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年龄为22~37岁,平均(29.11±2.63)岁;体质量指数(BMI)20.5~28kg/m2,平均(23.19±2.11)kg/m2;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24例。观察组55例,年龄为22~37岁,平均(27.61±2.53)岁;BMI为21~28kg/m2,平均(23.15±2.08)kg/m2;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22例。两组产妇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足月分娩;③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④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FPFD;②合并阴道感染;③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健康宣教及运动指导。
        观察组行盆底康复治疗:①生物反馈治疗仪锻炼:以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开始前5分钟,嘱产妇全身放松,不说话,不咳嗽。开始时,治疗模式调整为压力-肌电模式,协助产妇采取30°仰卧位,把电极片缓慢置入产妇阴道,调整频率为8~80Hz,电流逐渐从0 mA开始增加,最高不超过60mA。指导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到仪器屏幕。指导产妇肛门肌松弛、收缩,一次1小时,一周1次,持续治疗10次。②盆底康复锻炼:发放康复知识手册,并对产妇的疑问耐心解答。康复锻炼前,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双腿保持微屈、自然向双侧分开。在吸气时保持肛门紧缩,呼气时肛门保持放松,在肛门紧缩时臀部及腹部要保持放松,每次10分钟,一天2次。将哑铃放入安全套,慢慢放入产妇阴道,指导产妇调节阴道及肛门力度,进行哑铃紧缩,一次20分钟,一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力[3]:以会阴肌力测定法对治疗后的盆底肌力进行测定:0级:阴道肌肉未感知收缩;I级:阴道肌肉轻微收缩;II级:阴道肌肉收缩明显,能够持续2s,可完成2次;III级:阴道肌肉能够使得手指活动,持续3s,可完成3次;IV级:阴道肌肉有力收缩,能够抵抗手指的压力,持续4s,可完成4次;V级:阴道肌肉有力收缩,能够抵抗手指的压力,持续5s,可完成5次。②以生活质量问卷对产妇治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共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等,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理想[4]。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力情况
        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n(%)]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FPFD是指机体盆底支撑结构出现损伤、功能障碍、缺陷等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及子宫慢性疼痛等,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PFPD为产妇产后常见病,主要是因妊娠、生产过程会损害盆底功能,特别是阴道分娩会对盆底组织造成永久性损伤。研究显示,妊娠女性因子宫子宫质量与体积改变,逐渐变为垂直器官,盆底肌负重量增加,盆底肌纤维处于收缩状态,影响了盆底功能。本研究对观察组开展盆底肌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
        总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557-560.
[2]冯紫雅,刘颖琳,陈少青,等.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 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产后子宫脱垂的疗效 [J]. 热带医学杂志,2017,17 (10):1314-1317.
[3]李超,李渊,李芷茹,等. 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影响的研究 [J].中国康复,2019,34(1):22-25.
[4]刘开宏,郝洁倩.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9):694-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