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导抗检测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2期   作者:席钰鸣
[导读] 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30例(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观察
        席钰鸣
        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云南省661600
        【摘要】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30例(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经鼓膜检查为正常的30例(60耳)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均行声导抗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鼓室导抗图异常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反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6耳中有34耳记录到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其中鼓室压≤-150daP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声导抗检测中,对鼓室导抗图、声反射、鼓室压、声导纳值等客观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性分析,有利于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对降低漏诊、误诊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声导抗;检测;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30例(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鼓气电耳镜等明确诊断,其中男14例(28耳),女16例(28耳),年龄6~12个月,平均(9.4±1.7)个月。选择同期同年龄段经鼓膜检查为正常的30例(60耳)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26耳),女17例(34耳),年龄6~12个月,平均(9.6±1.5)个月。两组婴儿在性别、月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选婴儿均应用多频率声导抗仪行声导抗检测,包括鼓室导抗图、声反射(探测音为226Hz,85dBSPL,压力范围+200~-400daPa,声导抗范围为0~5mmho;声反射自动发出的声强为80~120dBSPL,频率为1kHz及2kHz,以有反应为声反射阳性)。鼓室导抗图按Liden-Jerger分类法进行分型,正常峰压型为A型;异常型:低峰型为As型,高峰型为Ad型,无峰型为B型,负压型为C型,压力图曲线走形起伏、峰值所在位置难以确定以致分型困难为其他型。同时记录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用250~2000Hz步距为50Hz的连续纯音作为探测音)。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声反射阳性率、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u检验(由于样本量较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鼓室导抗图及声反射
        观察组56耳中鼓室导抗图异常型占100%(56/56),对照组占18.3%(11/60),观察组鼓室导抗图异常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2,P=0.001)。观察组声反射阳性率为5.4%(3/56),对照组为100%(60/60),观察组声反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58,P=0.000)。


2.2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
        观察组56耳中有34耳记录到鼓室压、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以鼓室压≤-150daPa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筛查标准,观察组记录的34耳中,鼓室压≤-150daP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纳值及中耳共振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Liden-Jerger分类为其他型的7耳中,有6耳中耳共振频率均低于500Hz。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可称之为渗出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等,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喉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早期因耳痛不明显、主诉不清,只有当患儿听力受损后,家长方可发现来院就诊,极易因多种原因而不易发现疾病,延误诊断及治疗,且以往的检查多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检查的依从性,对诊断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外耳道较成人狭窄,鼓膜难以清晰观察,而纯音听力测试的依从性又不够满意。因此,声导抗检查对于此类患儿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鼓室声导抗对中耳积液的诊断有很高准确性,且快速、敏感,对检测者无损伤,尤其有利于对婴幼儿的检测[3-4],可证实或弥补其它检测方法的不足,同时可通过对鼓室导抗图的动态观察,判断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在以往的实际应用中,医师在查阅声导抗检测结果时往往仅凭借鼓室导抗图类型及声反射阳性情况对中耳情况作为判断,但对于部分鼓室导抗图常很难作出明确的判断,即本研究中鼓室导抗图异常型中的其他型,其与Liden-Jerger分类中A型、As型、B型、C型均不符,此时仅依靠鼓室导抗图对病情进行判断,常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的发生。
        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5],其发展具有阶段性。早期咽鼓管阻塞,通气障碍,中耳内空气常被黏膜吸收,形成腔内负压,在此阶段进行声导抗检测,能记录到鼓室压,已有研究发现,鼓室压≤-150daPa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筛选标准[6]。同时,当鼓室负压无法及时解除时,常会促使中耳黏膜血管的进一步扩张,通透性增加,而易造成大量类血浆液体渗出而形成中耳积液[7],随着积液的逐渐增加,会对中耳传音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促使分泌性中耳炎向严重阶段发展,表现为声导纳值不断下降,鼓室导抗图峰值降低,甚至无峰[8]。本研究中,能记录到鼓室压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34耳)鼓室压≤-150daP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3%vs.1.7%),且鼓声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5±0.09)vs.(0.41±0.22)]。另外,中耳共振频率取决于质量与劲度的比值,劲度与共振频率呈正相关,而质量与共振频率呈负相关,在中耳积液时,质量因素的作用增强明显,而劲度因素的作用则相对降低,从而表现为中耳共振频率的降低。本研究中,记录到中耳共振频率的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52.2±103.6)vs.(989.2±233.7)],且在观察组Liden-Jerger分类为其他型的7耳中,有6耳中耳共振频率均低于500Hz。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鼓声纳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分泌性中耳炎不同阶段的变化,而中耳共振频率也与中耳积液程度密切相关,且鼓室压≤-150daPa、鼓声纳值或中耳共振频率明显降低也可作为鼓室导抗图分型难以判断者综合判断的客观标准。


参考文献
[1]陈杰,朱丽明,迮景媛.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7,12(1):54-55.
[2]王燕楠,僧东杰,韩富根.学龄前患儿鼻及鼻咽部疾病声导抗异常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6(4):492-493.
[3]龙松良,赵斯君,陶礼华,等.鼻腔冲洗治疗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584-585.
[4]任轶群,唐骅,杨红.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326-1327.
[5]刘卫卫,李建房.内镜下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568-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