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宝 李欣 刘国香
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200
摘要:目的:肝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结合微球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分成五组,分别是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和五组。一组采用股动脉灌注生理盐水,二组使用肝动脉灌注去甲斑蝥素,三组使用肝动脉灌注去甲斑蝥素加碘油,四组使用肝动脉灌注空白微球,五组使用肝动脉灌注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重要微球(N-MS),对比以上五组治疗效果。结果:(1)五组和其它四组生存时间对照中,一组生存时间为25.57±3.17(d),其它各组生存时间均低于15.10±2.01(d),(P<0.05),结果有差异。(2)五组和各组治疗后肿瘤生长体积对照中,五组是65.55±7.24(mm3),其它各组均高于397.72±36.25(mm3),(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肝肿瘤介入治疗中使用N-MS中药微球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治疗;微球
肝癌患者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一旦形成后,患者死亡率高。目前对肝癌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该种方法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生命周期延长。但是在实际的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时,患者单一使用介入手术治疗后有些患者生存率不高。为了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可以对患者结合微球治疗,该种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实现精准给药,以此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命周期获得延长。基于此,本组研究肝肿瘤介入过程中结合微球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5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照,平均年龄在15.75±2.63周,体重在242.65±26.74克。五组大鼠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因此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大鼠肝癌模型建造
将大鼠选择完成后,使用1%二乙基亚硝胺水溶液饲喂,每次使用量为70mg每千克,大鼠每周食用一次,连续使用15周,当大鼠为肝肿瘤时进行药物治疗实验。
1.2.2治疗方法
一组采用股动脉灌注生理盐水,每次使用量为1.5ml每千克;二组使用肝动脉灌注去甲斑蝥素,每次使用量为0.43mg每千克;三组使用肝动脉灌注去甲斑蝥素加碘油,去甲斑蝥素每次使用量为10mg每千克,碘油每次使用量为0.8ml每千克;四组使用肝动脉灌注空白微球,空白微球使用量为10mg每千克;五组使用肝动脉灌注N-MS,每次使用药物量在1.5ml每千克。
1.3统计学
采用SPSSI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生存时间对照
五组和其它四组生存时间对照中,一组生存时间为25.57±3.17(d),其它各组生存时间均低于15.10±2.01(d),(P<0.05),结果有差异。
2.3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ki-67的表达对照
五组和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对照中,五组是27.79±2.77(%),其它各组均低于15.30±1.87(%),(P<0.05),结果有差异。
五组和各组ki-67的表达对照中,五组是12.26±1.53(%),其它各组均高于34.41±4.85(%),(p<0.05),结果有差异。
3.讨论
肝肿瘤病症形成过程中,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患者诊断出病症后已经是晚期,使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为了缓解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上一般会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延缓生命周期。但是在实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不能够精准作用于病灶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解决介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介入加微球治疗方法[2]。
在本组研究中,从表1、表2、表3数据分析中可以获得,晚期肝癌使用微球治疗效果优良。导致微球治疗效果优良的原因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微球使用后可以通过肝脏末梢血管进行栓塞,形成肿瘤血液供给不足,最终肿瘤细胞缺氧坏死,以此来达到治疗肝癌效果。其次是采用微球治疗后,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在病病灶,肿瘤局部血药浓度提高,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最后是采用微球给药治疗方法,可以实现持续性给药,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持续保持,该方面的作用也可以提高肝肿瘤患者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肝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时加微球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安全,能够延缓患者生命周期。因此,微球应用在肝肿瘤患者治疗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彬.微球对肝肿瘤介入治疗细胞凋亡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6):536+551.
[2]吴卫平,王宁.微球用于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22-23.
[3]王新霞,龚纯贵,赵卫红,钟延强.微球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6(04):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