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波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已然发生变化,很多人,其中不乏一些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脂肪肝。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脂肪肝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现象。脂肪肝在消化内科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疾病类型。一般而言,肥胖者、酗酒者、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疾病的高发人群。得了脂肪肝的患者,需早发现、早治疗,多数经过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一般能够有效缓解脂肪肝的程度,甚至逆转脂肪肝。但若不注意早期治疗,易变成动脉硬化、胆囊炎,甚至肝硬化这类严重疾病,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针对脂肪肝,要警惕变成肝硬化。但是,很多人对于脂肪肝是什么疾病?如何正确治疗脂肪肝?哪些措施可预防脂肪肝变成肝硬化?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较差。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肝实质细胞内出现了弥漫性的脂肪浸润的肝脏良性病变。从量化角度来说,肝内脂肪的含量≥肝脏重量的5%。目前,该病的病因一般认与长期大量酗酒、快速减肥、营养不良、妊娠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可多无症状,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多在体检中发现。因此,应重视加强对脂肪肝易感人群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时确诊。
简单来说,若肥胖人群突然出现不爱吃饭、疲乏感、无力感、恶心等症状;长期酗酒的人,突然出现肝区疼痛;短期内减肥人群,突然出现四肢麻木、下肢肿胀等症状,应警惕是否患上了脂肪肝。脂肪肝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严重患者甚至可出现腹腔积液、下肢水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要立即到消化内科就诊,根据病情严重情况,配合肝脏B超检查、腹部CT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磁共振检查等方法进行临床检查和诊断,同时注意要与药物性肝病、肝豆状核变形、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硬化等病情进行鉴别,以明确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针对脂肪肝,如何进行治疗?
针对脂肪肝患者的早期治疗,意义重大。首先,应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并针对发病病因进行个体化、综合化治疗,以去除病因,控制病情进展。治疗周期一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一般需要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脂肪肝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需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保肝药(熊去氧胆酸)、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低脂、低糖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
②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治疗:首先要注意戒酒,保持高蛋白、低脂等科学饮食,同时酌情选用药物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凯西莱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腺素E。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泼尼松进行治疗。
③急性妊娠脂肪肝治疗:应入院接受胎儿监护,经产科医师评估,予以综合疗法,如纠正低血糖、补充凝血因子、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
④并发慢加急性肝功能治疗:先采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欠佳时应接受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三、如何预防脂肪肝变成肝硬化?
虽然轻度脂肪肝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以缓解脂肪肝的程度。但如果不加以重视,肝脏损伤就会持续,损伤到一定程度,肝脏就无法自行修复了,这时候就会导致肝脏变形、变硬,引发肝硬化。因此,对于肝硬化的预防,不能不被重视。那么,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预防脂肪肝变成肝硬化呢?
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调控患者的日常生活安排,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不挑食,营养均衡,限制饮酒,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②遵医嘱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计划后,只有按时按量按疗程配合治疗,才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若私自停药、减少药量、不按疗程服药,易影响药物疗效,影响症状早日消退,甚至导致脂肪肝变成肝硬化。
③定期检查。针对家庭直系亲属中有肝硬化史的患者、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酗酒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定期到医院就诊监测,按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对脂肪肝疾病控制管理,避免引发肝硬化。
总之,脂肪肝、肝硬化疾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预防。脂肪肝患者应提高对于脂肪肝积极治疗的意识,避免病情进展为肝硬化。
【参考文献】
[1]余燕红, 李晓姗. 脂肪肝不治反而轻了?小心肝硬化![J].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 000(010):17.
[2]张珊, 张伟, 李秀华,等. 合生素补充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硬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9(5):286-291.
[3]李昕宇,迟秀梅,牛俊奇.糖尿病、血糖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的关系:一项50万人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6):1180.
[4]沈凌, 孙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 025(009):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