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张小波
[导读] 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
        张小波
        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9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产科新模式护理。统计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更少,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1.11%,剖宫产率仅为8.89%,均大幅优于对照组产妇的68.89%、31.11%(P<0.05)。对照组产妇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了20.00%,显著高于实验组产妇的4.44%(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在显著缩短产妇产程的同时,减少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等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新模式;自然分娩;产程;剖宫产;出血量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术的执行率为15%,这远远低于我国剖宫产术执行率(40~50%)[1]。相关的报道和临床实践均发现,剖宫产术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延长产妇的产后恢复时间,还可能引起多种产科并发症,如瘢痕妊娠、影响子宫复旧,增加了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因此,产科临床多建议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产妇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进行分娩[2]。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影响自然分娩的因素较多,比如社会环境、心理、病理、生理等,但这之中,大多因素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予以有效控制的[3]。本研究以我院产科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9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产妇;(2)没有绝对的剖宫产术指征;(3)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产妇(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者;(2)瘢痕子宫妊娠者;(3)怀疑为死胎者;(4)伴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者;(5)特殊产妇,如艾滋病毒携带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中,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4±5.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3.6)周;实验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5.7)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8±3.9)周。两组产妇的临床一般资料(年龄、孕周)等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基础护理,即开展常规的产科知识宣教、调节饮食、产褥期护理等。实验组接受产科新模式护理:(1)健康宣教。产妇自入院后,护理人员即为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前孕妇健康知识,包括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术容易引起的不良事件和风险、自然分娩的优势,并发放宣传资料,供产妇学习了解。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自然分娩的图片或视频,同时讲解分娩过程,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度。告知产妇可能用到的母婴用品,以便提前准备;普及母婴知识,包括哺乳宣教及乳房保健等。通过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建立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的依从性。(2)心理干预。出于对分娩疼痛的担忧,产妇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甚至恐惧等消极情绪。对此,产科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分娩阵痛和疾病疼痛或外伤致痛的区别,强调产时阵痛是子宫收缩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加速自己的产后恢复进程与哺乳,以此帮助产妇克服负性情绪。(3)导乐分娩。通过导乐球加快产程进展,期间帮助产妇调整姿势,通过音乐疗法等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4)一对一陪伴分娩。护理人员全程一对一陪同产妇,密切观察和监测分娩过程,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以转移其疼痛感,提高产妇的疼痛阈值,使产妇以更加安全、轻松、舒适的状态完成整个分娩过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母婴不良事件。(1)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次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2)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3)母婴不良事件包括:阴道助产、滞产、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5.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分别以例数(n)、百分率(%)表示,各组间的对比行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各组间的对比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各产程时间评比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更少,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为止,我国的剖宫产率高居全球首位,比世界平均水平还高出2倍[4]。这除了与产妇缺乏对剖宫产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关,还与某些医疗机构放宽剖宫产指征存在一定的关联[5]。自然分娩仍然是当下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它不仅符合产妇和胎儿的生理规律,同时还能减轻麻醉风险所带来的弊端,更有助于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6]。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实验组产妇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干预,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和重视度及配合度;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或消除了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再辅以导乐和全程陪伴,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更少,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科护理新模式能有效减少围产期产妇的出血量,缩短各产程时间,为产妇的分娩提供安全保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1.11%,剖宫产率仅为8.89%,均大幅优于对照组产妇的68.89%、31.11%,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切实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照组产妇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了20.00%,显著高于实验组产妇的4.44%,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产科护理新模式能明显降低不良母婴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在显著缩短产妇产程的同时,减少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等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纪梅芳.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5):68-70.
[2]冯爽.产科护理管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49-50.
[3]汪莉霞,何丹.护理新模式对于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4):111-112.
[4]李飞珍.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及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3):219-221.
[5]冯彩霞.护理新模式在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08):1033-1035.
[6]林美英.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5):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