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张静
[导读]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顾客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静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108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顾客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后SAS、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情况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情况更理想。SAS、SDS评分同样是观察组患者情况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显著缓解,并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心理护理;四肢骨折;疼痛影响
        临床中常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四肢骨折治疗。但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影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1]。患者极易因此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本文则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7.32±4.18)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7.13±4.0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批文。患者与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入组后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情绪安抚。四肢骨折多为意外伤害,患者会因此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生理上的疼痛,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依从性较差。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安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痛感,为其排解不良情绪,减少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提高依从性。(2)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包括疼痛部位、发生频率与时间段,以及患者耐受程度等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疼痛发作急性期保持正确姿势,确保关节功能位置正确,如肩关节外展位、伸展指关节等,避免出现髋关节外旋情况。(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骨折的生成原因以及骨折原理、治疗手段、护理方式等相关治疗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依从性。术前,需告知患者手术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各种术前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建立治疗信心。术后,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饮食与生活方式等。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为其制定科学康复训练,每日进行1-3次关节活动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情况。
        疼痛程度通过NRS量表评定,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
        SAS评分标准:轻度为50-60分;中度为61-70分;重度>70分。
        SDS评分标准: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72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情况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情况更理想。SAS、SDS评分同样是观察组患者情况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如表1:

        3 讨论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不论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还是进行相关手术,患者都会忍受十分强烈的生理疼痛[2]。病痛的影响,加之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活动,自理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从而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3]。对此,通过合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感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疼痛情况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好转,且观察组情况更好(P<0.05)。并观察SAS、SDS评分情况,均是观察组患者情况更理想(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的实施是患者的预后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心理护理主张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进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评估,从而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与护理,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使用心理护理方式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负面情绪,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萍, 陈珏, 时华,等. C反应蛋白对骨折患者心理及疼痛护理模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24):134-138.
        [2]何梦蓉, 杨羽芳. 全期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A01):430-431.
        [3]邓香梅. 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6(41):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