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感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伍云
[导读]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感控措施。
        伍 云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云南省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感控措施。方法: 将2009年~2011年间来本院就诊并建立人工气道的98名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湿化法吸痰;对病人进行全面监控;对手术切口的护理;预防术后感染。结论: 经过对往年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建立人工气道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气道能够正常开放,进而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者气道堵塞的情况发生。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整个处理过程必须建立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内降低气道被外界细菌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呼吸道能够畅通无阻。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
引言
        在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分别是:1、遇到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时,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保证在短时间内将梗阻解除。2、对于容易出现低氧症的患者也要格外重视,一旦患者体内出现氧含量过低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免使情况更加恶化。只有将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临床的专门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下面就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以及感控措施”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⑴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的是2009-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98名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48例,而男性患者有50例。除此之外,所有的患者的年龄区间在都21-79岁之间,折合之后的平均年龄大概在68岁左右。而且虽然所有的患者都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但是他们的具体病情却不尽相同。其中有26名患者是硬膜下血肿,30名患者是硬膜外血肿,最后的18例患者,有15名患者是颅底骨折,其余的三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2护理措施
⑴气管切开前的护理
        一般情况下,在所有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当中,病情相对来讲比较危重的莫过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以护士们在对患者进行气管切除之前,需要提前向患者的家属说明具体情况,比如说,为什么要将气管切开,不切开的话会有什么影响。切记一定要将气管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不切除可能会存在的隐患因素及时的向家属阐明,以征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同时消除其恐惧和担忧的心理。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对患者的血压瞳孔和意识变化进行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以防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周围放置好抢救设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除此之外,在进行气管切除的过程中,护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就是协助医生将患者的体位摆放好。
⑵全面监控
        刚进行完气管切除术的患者,大多都处于昏迷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要对患者的心电变化、血氧饱和度进行周密的监测,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以及瞳孔的变化,进而保证患者体内水量的平衡。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面色、体位、气管的通畅度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控。一旦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以及气胸和心包气肿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的联系患者的主治医师前来诊断,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病情。
⑶湿化吸痰
        首先需要配置湿化液,配置的过程就是向250毫升的生理盐水加入8000U的α-糜蛋白酶。配置完成之后就需要将配置的溶液以每分钟5滴的速度持续的向患者的气管内滴入。当然湿化液的滴加速度并不绝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以每小时15滴的速度进行药液的滴加。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及时的更换湿化液,而且还要保证一天下来器官中进入的湿化液必须要达到250~300毫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体内的痰结痂,进而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无阻。
⑷医护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部的清洁
        有医学研究表明,临床上散布微生物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医护人员的手,据统计,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尤其是在吸痰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将防护措施佩戴齐全,并且在操作结束之后一定要及时的洗手,及时已经佩戴了防护手套,但这并不能够成为其不及时洗手的理由。
⑸吸痰的具体操作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不能够超过套管内径一半的,而且带侧孔的硅胶管,之后将用于吸痰的管的末端进行反向折叠插入患者的器官中,当插到一定的深度的时候,再将反折的部分松开,整个过程不能超过15秒,而且两次抽吸的时间间隔必须保持在3~5分钟左右。而且对于需要下呼吸道进行吸痰的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防止力道过猛而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患者气管内淤积的痰过多而无法一次性的吸干净的话,则需要先对其进行氧气的供给之后再继续吸痰。
⑹吸痰时的观察
        在吸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神色以及呼吸频率进行密切的观察。当然如果吸出来的痰无论是在颜色、量还是味道上一旦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的报告给检验科进行系统的检验。
⑺口腔护理
        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口腔处理。一般情况下,处理过程中采用的试剂都是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或者银花液,除了口腔清洁以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鼻腔等表浅的呼吸道进行及时的清理。
2结果


3结语
        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安放人工气道的目的是有效的防止患者的气道堵塞或不畅通。当然,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增温、增湿,灭菌以及异物的清除,不仅能保证患者呼吸畅通无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不仅如此,人工气道护理还能够大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除此之外,对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来讲,较早建立人工气道,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呼吸道的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而且对于患者体内痰液的排除也极为有利。一般情况下,为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童孜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江苏医药, 2006,32(3) :296.
[2]张炳丽, 王瑞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 (3) :570-571.
[3] 李嫦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1 (5) :451-452.
[4] 缪经平,茹卫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6) :435. .
[5]张瞿路, 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