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患者并发症 发生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殷爱靑 李红梅 霍艳蕊 兰水莲 李淑杰
[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殷爱靑  李红梅  霍艳蕊  兰水莲  李淑杰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  河北唐山  064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9月、2020年5月,病例构成:84例前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分组方式:奇偶数字法,组别: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比较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指标时,观察组(4.76%、11.25±1.18d)低于对照组(21.43%、17.46±3.2d),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评分时,(91.42±2.08)VS(82.46±1.9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可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全程优质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梗塞,作为神经系统病症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在疾病发作后会表现出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甚至半身不遂的症状,更加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本文研究将针对84例我院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背景资料
        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的前提下将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选取,作为此次的研究参考,后按照奇偶数字法的指导对以上患者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相关资料如下。对照组(n=42):男女性别比23:19,年龄上限值72,年龄下限值45,均值(58.56±1.43)岁;观察组(n=42):男女性别比25:17,年龄上限值75,年龄下限值43,均值(59.01±1.54)岁。对比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基础护理。就诊入院后,临床护理人员需安排专人对患者病房进行每日清洁、消毒、开窗通风,调整好室内温度与湿度指标,并对前来探视人数、探视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与此同时,还可将呼叫器和日常用品为患者介绍,并将其放置于患者伸手可触及部位。(2)心理指导。对于部分意识清醒患者,护理人员还可在充分掌握病情资料的前提下积极与其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通俗易懂的语句为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扩充其现有医学知识面,以此来达到改善负面情绪的效果[2]。(3)监督用药。每日同一时间为患者送达对应的口服类药物,将按时按量服用的重要性为患者讲解,并对其血压指标和各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4)科学饮食。在结合有关因素(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对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值进行计算后,为其制定营养食谱,增加高营养素、高蛋白食物、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保证患者体内营养的充足;对于部分伴随吞咽障碍的患者,还可指导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并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制定食谱,必要时还需采取鼻饲供给的方式[3]。(5)康复锻炼。据有关医学调查显示,发病后14d-3个月属于急性脑梗塞的最佳康复锻炼时期,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对应的康复规划,从初期的肢体摆放到床上体位更换、翻身以及后期的辅助站位训练、散步、爬楼梯等有氧训练,其锻炼时间与强度均以患者耐受度为宜。(6)安全管理。在康复锻炼初期,临床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安装床旁防护栏,避免无人陪护的前提下出现坠床现象。
1.3判定指标
        比较经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如下指标:(1)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2)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
        研究在SPSS22.0软件下进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代表,X2、T检验,P<0.05。
2结果
2.1临床护理指标
        就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
        以满意度评分为对比,全程优质护理后的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为(91.42±2.08),与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82.46±1.95)相比,明显较高,T=20.37,P=0.00。
3分析讨论
        急性脑梗塞,在发作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危险性较高,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现象,且此类疾病的发作与脑血栓、脑栓塞等因素有紧密关联,一定程度上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4]。
        本文研究结果的对应指标显示: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全程优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指标相比对照组低,P<0.05;患者满意度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为,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能够从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院期间的心理着手,通过积极沟通、疾病知识讲解等方面来提高其认知程度,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与此同时,在监督用药方面,护理人员还需为其列举对应案例,提高其重视程度。另外,从日常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方面进行干预,还能够有效保障患者营养指标的正常,促进其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5]。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肺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黄文明, 黄志玉. 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005(027):238-239.
[2]韩静. 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36):177-179.
[3]范静.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9):285-286.
[4]赵红霞.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9, 43(11):141-142.
[5]李红萍, 孙振文. 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 2018, 40(12):149-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