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艳娇
鞍山卫生学校 辽宁鞍山 1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对比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应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影响
前言:脑出血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多因脑血管破裂、脑实质内出血引发。脑出血发病较急,病情比较严重,患者的颅内压上升比较快。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短期内患者的症状可达到巅峰,最后丧失意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通过开颅手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临床往往在术后给予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康复。但也有研究认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更具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求诊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2例为观察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60.12±5.31)岁;合并语言功能障碍4例,认知障碍4例。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1.20±5.25)岁;语言功能障碍3例,认知障碍2例。
入选标准:1)均存在肢体偏瘫;2)手术结果均为成功;3)病情平稳、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1)骨折;2)既往语言障碍、精神异常等。2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合并功能障碍等对比差异细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康复及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1)心理指导: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及预后,告知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告知康复对预后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动性。耐心向脑出血患者、家属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有脑出血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临床护理方法等。2)康复治疗:在患者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后,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方法、执行原因、对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影响等,在患者了解并同意后,开始执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时进行早期的康复,被动肢体按摩、定时更换卧位、关节活动、肌肉自主收缩放松等,关节活动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随病情好转,逐渐转为主动运动。随着神经功能及体能的恢复,进行床上坐起、床边站立、床边行走等训练,粗运动改善后,进行精细运动的训练。3)体征监护:在患者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实时记录。若患者体温高达38℃以上、血压出现波动,必须立刻上报医生,进行处理。体温过高可给予冰袋冷敷,每30 min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一次。血压上升,则遵照医嘱对症处理;4)生物电刺激:在被动运动同时,应用理疗仪每日进行患肢的理疗,注意理疗强度及频率。5)早期康复训练:起坐训练: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在患者的膝关节下方垫放软垫,一次维持30min,一天2次。可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每天增加10。或延长训练时问5~10min,直到患者能够自行坐起;翻身训练:指导患者双手紧握,向前、向上举起,稍屈双膝,双足撑床,向一侧转动,一次1 h。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陪同在侧,保护患者,防止患者坠床:语言训练:从最简单的单字或数字开始,比如你、我、他、好、1、2、3等,根据训练情况,逐渐过渡为词句、短旬、长句或简单对话,从而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运动:通过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6)其他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保证营养充足。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患者进行训练,避免训练中出现摔倒等不良不护理事件。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本研究为综合计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越好。利用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0分,分数高低与患者自理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版本软件,结果中的对比项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P<0.05,说明参与对比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康复护理介入前,2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差异结果不明显,P>0.05。康复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表1。
.png)
3讨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及护理相较于传统康复护理而言,其开始进行康复的时间较早,患者在病情平稳后即可开始被动康复,通过肢体被动按摩、关节运动、生物电刺激、坐位、站立等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康复护理,能对大脑原始、异常的反射活动产生抑制,在患者脑部重建正常的运动传导及运动模式,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计划性的关节训练能有效的防止关节挛缩,同时对大脑形成良性刺激,利于脑神经的恢复。康复治疗中手法康复整体上表现为训练内容由大到小、训练方向由健侧到患侧、训练时间先短后长、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辅之以患肢的穴位生物电理疗,刺激中枢神经,调整人体的代谢活动,促使非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逐渐恢复平衡,协调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疏通脉络,润养患肢神经、肌肉,进而能更有效的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针对性护理参插于康复治疗过程中,是康复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心理干预贯穿全程,能明显的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饮食护理及睡眠护理,加强了患者的营养摄入,为患者康复提供坚实的生理基础,利于康复的有效进行。
表1中的数据显示,护理及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内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数据对比发现,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的介入,对患者的康复程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法、理疗等多种康复途径,能有效的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强度,防止腿部肌肉群萎缩;
患肢的良性刺激能通过反馈增加中枢神经的敏感性,促进大脑损伤区域的功能重
建,改善大脑对肢体的指挥能力;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为患者坚持康复提供
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协助患者树立肢体康复的信心,因此观察组患者在康复后,
其相关的运动功能评分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邵鹏,赵晓晶.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135-2138.
[2]卫晓红,任雪芝,张丽娟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224-1227.
[3]满慧静,宋宏颖,张海燕等.康复介入时机对卧床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1):48-50.
[4]薛孟馨,李红敏,宋亚楠等.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9):1015-1018.
[5]化艳,袁丹.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5):538-541.
[6]吴霞,张伟,周嘉莉,等康复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428—429.
[7]寇雅君.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19,4(4):161-163.
[8]武锦华,郭慧芳.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分析与护理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