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若男
余姚市中医医院, 浙江 余姚315400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科学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80例门诊患者人性化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X2=6.2445,P=0.0122<0.05)不安全因素低;护理满意度高(X2=14.2013,P=0.0000<0.05)。结论:对门诊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护理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门诊护理管理;不安全因素;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递增的趋势。门诊是医院接纳患者就诊的重要部门,有着人流密集、人员复杂的特征,因此其护理难度与护理风险较大,不仅增加了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还易导致不良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护患纠纷,影响到了门诊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1]。基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科学实施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80例门诊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效果。实验组男女25:15,平均(45.52±10.35)岁;对照组男女24:16,平均(45.17±10.87)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卫生指导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1)完善门诊制度。根据医院的需求与人员配备建立门诊风险管理小组,对以往门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在推动门诊护理工作时,若发现存在风险问题,需记录原因及后果后上报,通过小组分析制定解决措施,并增添到管理工作当中,从整体上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有效避免门诊护理工作风险事故的发生。(2)加强管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作为护理核心,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意愿,并通过患者的相关反馈意见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对护理目标及内容进行改善,以最大限度的获得患者的认同感,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还可有效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率。(3)优化门诊环境。对门诊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处理,并为患者安置警示牌,做好相关的就诊流程服务。门诊咨询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优质、良好、合理化的咨询服务,告知患者正确的科室,避免患者科室的寻找错误而导致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增加了病情的风险。(4)定期组织门诊紧急情况训练,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与不良事物的解决能力,从根本上提升门诊风险管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SPSS22.0软件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不安全因素对比
实验组发生率低,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目前,导致门诊护理管理不当的主要因素有:(1)门诊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水平与素养,导致信息核对错误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环境问题,门诊环境脏乱,且未能给患者准备提示牌与就医指南,未能做好相关的导诊工作,导致患者未能及时的就诊,引起患者的不满。(4)管理不完善,我院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人流量大,各导诊台设置分诊台,大厅有一站式服务由于门诊患者较多,需等待的时间较长,未能准确的安排患者有序的就医,且分诊台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不满。护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变的,随着人们对护理需求的逐渐提高,临床护理技术也会随之进行完善,护理不安全因素也会增加[3]。人性化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护理内容具备标准化与程序化的特点,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掌握门诊护理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的信任,从而体现出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4]。人性化护理通过发现问题,进而予以相关的问题总结与指导,帮助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纠正错误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5]。通过本次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安全因素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门诊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提高门诊护理效果,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蔡海娟.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2):134-135.
[2]吕凤麟,刘占宏.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20):124-126.
[3]周小玉,王艳玲,马超.人性化服务管理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05):571-573.
[4]刘熙林.人性化服务在中医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护患关系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83-85.
[5]李建荣.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