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效果和对再次 栓塞率的改善分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罗思凌
[导读]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效果和对再次栓塞率的改善。
        罗思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效果和对再次栓塞率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88例(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44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4例),观察患者再次栓塞率、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次栓塞率低,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预防性护理,能降低再次栓塞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再次栓塞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并且患者病情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一步加重。该病患者容易出现肺栓塞,原因为在患者急性加重期,由于卧床、低氧血症等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病情反复发作且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栓塞[1]。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88例,观察预防性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88例(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1至77(69.36±2.14)岁,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0至78(69.73±2.57)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患者血液循环,给予呼吸支持,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①在患者病情急性加重且存在肺心病等情况等,如果其卧床时间在3天以上,就需考虑患者可能出现肺栓塞。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并且用药期间对其APTT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监测,根据结果适当调整药量,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②在患者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期间,需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四肢运动,病情有所恢复时尽早协助其下床活动。叮嘱患者坚持每天进行呼吸锻炼,并且多饮水。这对存在肺心病的患者,每天饮水量不能多于1500ml。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需积极进行治疗。③正确给氧,应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对氧流量进行调整。机械通气时注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患者头部过度前倾或后仰,进行呼吸道温湿化,尽可能避免气管切开。④通常情况下,患者入院1天需了解其病情,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栓塞相关知识,掌握注意事项等。2至5天,加强吸氧护理,指导其有效咳嗽,及时排痰,并进行肢体按摩。6至10天,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如腹式呼吸等。在此期间,患者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不能进食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再次栓塞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即心理状态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再次栓塞率对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果突然出现气喘加剧、痰量增加等情况,就表明患者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并且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黏痰增多、引流不畅[2]。该病常见于老年患者,这类人群心肺功能较弱,如果其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就会增加血液黏度,进而加大肺栓塞发生风险[3]。患者一旦合并肺栓塞就会增高其死亡率,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再次栓塞率、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性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预见性,使其以预见性眼光看待患者病情,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并且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导致,在问题出现前就将其消灭,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4]。将其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中,了解患者的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并且处理好药物不良反应,不仅能降低再次栓塞率,还能提高治疗安全性。在患者卧床期间进行简单的运动,并且尽早下床活动,指导进行呼吸锻炼,并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能避免患者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价款身体康复速度。正确给氧,并且做好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改善也具有积极作用。护理期间遵循路径干预,在患者不同时间段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进而防止再次栓塞的发生[5]。
        所以,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预防性护理,能降低再次栓塞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芳,方英,李琴,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3):492-493,506.
[2]叶秀春,雷聪云,赖立英.中医护理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999-1001.
[3]董景珍,王树伟.前瞻性与优质性护理在肺栓塞及肺栓塞高危人群中的配合运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614-616.
[4]张红,李惠玲,景秀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静脉血栓高危者预防认知的质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4):176-177.
[5]刘晓青.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应用于肺栓塞及其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