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亮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 要: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自60年代起,便在我国得到了显著发展,对此类疾病起到了巨大的治疗效果。目前,就我国现有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周围血管病的主要诱发群体在于老年。我国目前采用管腔内支架对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与以往治疗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可以有效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从而保持血管可以长期开通。此技术于1986年使用,在1988年得到了全面改良。1991年,我国首例应用周围血管管腔内支架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奠定了管腔内支架在我国的治疗基础。因此,本文将就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展开综述。
关键词:周围血管疾病;老年群体;介入治疗;研究分析
对周围血管疾病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其主要指心脑血管病变以外的脉动动脉以及静脉狭窄[1]。此类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其健康生活,因此一直是内外临床科室的治疗重点以及治疗难题。早在1964年,此类手术的相关理念便被外国学者提出,并在1974年进行研究,推出了扩张治疗用球囊导管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简称PTA。PTA技术应用于血管狭窄等病变临床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PTA治疗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其最大问题在于术后狭窄发生率较高[2]。杨建宁[3]对10例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追踪,发现其一年后发生术后狭隘几率为40%,三年后为50%。对在狭隘患病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得知大多数狭隘患者均由于PTA血管内膜修复增生以及血管壁弹性回缩所引起的。因此,如何有效解决PTA术后后遗症,一直是医疗界的重点解决目标。而管内支架的治疗,可以全面弥补PTA治疗的不足,使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管腔内支架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以及推广。在后续的发展流程当中,世界医疗组织人员正在此基础上研发全新的技术,进行后续改良[4]。
1.主动脉瘤的管腔内支架治疗
目前,管腔内支架治疗疾病的种类以及复杂程度逐年增加。对于管腔内支架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以主动脉瘤管腔内支架治疗为主,其次为颈动脉狭窄的管腔内支架治疗[5]。主动脉的管腔内支架治疗主要可发展为两大阶段,第1阶段为1995年以前,其治疗对象仅限于远端以及近端颈部未受累的真性或假性胸主动脉以及肾动脉以下的未累主动脉的真性或假性腹动脉肿瘤。而1995年至今,叉状带膜管腔内支架扩大至主动脉分叉。在治疗当中,以形态学为基础,在全麻下切开患者的腹股沟皮肤,剥离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对其植入后完成血管造影检查。术后定期通过CT扫描形式,对患者进行身体恢复。在后续发展流程当中,此技术成功率较高。与外科治疗比较,在采用主动脉的管腔内支架治疗当中,没有死亡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在术后治疗83例患者当中,其出现并发症几率仅为3.3%。由此可得知,管腔内支架治疗明显优于外科手术治疗[6-8]。
2.颈动脉狭窄管腔内支架的治疗
与以往的颈动脉内膜旋切术相比,颈动脉管腔内支架治疗在80年代便被认证安全有效。在颈动脉管腔内支架治疗与颈动脉内膜旋切术治疗相比,颈动脉管腔内支架可以更适用于形态不规则或病灶部位较大的病变,可以有效的避免纤维斑块或血栓栓子脱落[9-10]。目前,颈动脉狭窄管腔内支架治疗已然全面推广。其一,其金属网眼结构可以有效的固定纤维斑块以及血栓栓子;其二,其可以由远及近的进行释放,不应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此外,能够有效捕获膨胀时脱落的栓塞物;其三,其无需或仅需要轻度扩张后,便可进行定位释放,有效减少了栓子脱落所带来的风险;其四,其自身拥有良好的顺柔性,可以满足颈部运动幅度较大的特点。
3.讨论分析
综上所述,在颈动脉狭窄管腔内支架治疗当中,我国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后续的有效推广,此技术将得到全面优化并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而言,管腔内支架可以全面优化患者的病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1-12]。与以往手术模式相比,管腔内支架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心跳过缓、停跳、低血压等不良现象。在术后,仅需要进行常规护理,便可完成患者康复。在对颈动脉狭窄管腔内治疗长期效果观察报告而言,110例颈动脉狭窄管腔内支架治疗患者在6月后,96%的患者表现良好,仅三例发生管腔内支架阻塞。因此,其在我国医疗领域具有有效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玉红.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034(004):211-212.
[2]刘亚.周围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22):196.
[3]杨建宁.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04(046):P.147-148.
[4]谢海亮.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011(027):136-137.
[5]王惠娟,张伟强.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48):88-89.
[6]肖月菊.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34):161.
[7]裘霄雷,赵世光,刘卓,等.老年周围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9):95-98.
[8]刘飞.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J].健康大视野,2019,000(007):156.
[9]王微微.老年周围血管疾病85例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15):184-185.
[10]李丽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周围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0年4期,272-273页,2020.
[11]崔冬英.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名医,2018,000(006):P.119-119.
[12]郝华鑫,戚馨月,韩彩艳.介入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017(0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