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赵婷婷
[导读] 目的:探讨口腔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赵婷婷
        银川市口腔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疾病患者,按口腔疾病类型分为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对口腔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束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口腔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帮助口腔患者减轻口腔疾病引起的疼痛,帮助他们尽快康复。结果:对口腔病人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口腔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使口腔病人恢复速度更快,口腔病人恢复率提高,有利于解决口腔病人的口腔问题。结论:相关口腔医生应关注口腔患者的整体口腔问题,针对不同的口腔问题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有利于口腔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口腔内科;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
引言
        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进行口腔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在相关部门的同意与支持下,对在我院进行口腔治疗的患者进行一定的研究,选取80例口腔患者根据口腔问题类型当然不同进行不同的治疗与研究,对具有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探究口腔疾病专业治疗对口腔疾病恢复的作用。
2.方法
诊断方法:将患者临床症状作为诊断参考依据,对口腔疾病类型进行判断。龋齿:患者牙齿窝沟、牙颈部、邻接面形、色、质均出现异常变化,龋齿存在龋洞;浅龋发生在牙釉质或根面牙骨质,患者自觉症状及龋洞表现不明显;中龋发生在牙本质浅层,患牙一旦受到外界冷热刺激,可能出现一过性酸痛感,存在明显龋洞;深龋发生在牙本质深层,患牙出现明显破坏,龋洞较大且深,一旦出现外界冷热酸甜刺激出现敏感症状,但没有自发痛。牙髓病:主要表现为自发痛,受外界刺激时疼痛加重,偶有夜间痛、放射性疼痛,疼痛一般可定位,X线检查可能存在髓石和牙髓钙化情况。根尖周病:病菌感染、创伤是引起根尖周病主要因素,根尖周部位出现窦道开口、肉芽肿、脓肿表现,病程时间越长,病情加剧,患者疼痛越严重,借助X线观察根尖形状、投射区边界可判断根尖周病种类。牙周病:患病部位集中于牙周组织,通过口内牙周探查、组织培养、X线、血液常规检查可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判断,临床主要表现为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疼痛、脓肿、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等,虽临床症状表现不突出,但仍会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治疗方法:龋齿:临床针对龋齿治疗主要以改善牙齿形态,恢复固有功能为主,治疗时需先磨除龋坏组织,使用充填材料恢复外形及其功能。如患者为中龋或深龋,需做好牙髓保护,同时采取嵌体、银汞合金充填术、复合树脂填充术修复龋洞及缺损牙齿部位,以提升牙齿稳定性。牙髓病:使用器械及化学药物,以清除并控制髓腔及根管系统的感染为主要目标,包括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等。牙根尖周病:取根管治疗术、切开排脓、开放引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镇痛药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牙周病:轻度、中度牙周病患者行洁治、根面平整、刮治等基础治疗,并给予患者适量药物,缓解病情症状;如患者牙周病较为严重,则采取调牙合、牙周夹板、正畸治疗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治疗期间需注意排除局部刺激,加强口腔清洁,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物,切忌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
3.观察指标 
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分析,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患病部位出血、脓肿、疼痛、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患病部位出血、脓肿、疼痛、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二、结果
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
        

        三、讨论
        研究表明,龋病、牙髓、根尖周、牙周病均为常见口腔疾病,临床可通过X线等常规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而在治疗时,需结合患者发病因素、具体病情进行有效治疗,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预防炎症扩散、复发为主。具体方法表现如下:药物治疗:口腔疾病治疗时主要以激素、维生素和抗生素为主,其中抗生素主要起到抗感染、抑制病毒、真菌及细菌的作用,维生素则可补充患者机体所需微量元素,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通过口腔用药缓解患者炎症及感染,提高口腔免疫能力。
        填补修复: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炎的修复治疗,通过对龋坏牙齿进行填充,可改善牙齿缺损,抑制细菌滋生,缓解牙痛等症状;在填充时多选择玻璃离子、高分子复合树脂作为填充材料修补龋齿缺损;而牙髓病患者则采取丁香油酚类、氢氧化钙糊剂及牙胶等材料对牙齿进行保护及根管填充。
        局部止血:牙周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牙龈出血,许多患者缺乏口腔疾病认知观念,容易忽略牙龈出血问题,在治疗时可通过压迫止血、局部止血、止血剂、肾上腺素等进行止血。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口腔疾病治疗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最准确的治疗方案,才会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情,这种方式是针对口腔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最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大水.浅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J].当代医学,2015,21(14):54-55.
        [2] 滕波.浅析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2):181.
        [3] 苗静.浅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