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亮,吴志浩,黄凯华,常伟,孙强(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江苏南京21000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确定为2017年1月-2020年11月,择取样本共100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及后凸角,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骨折类型为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规方案为保守治疗,部分患者治疗后脊柱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1]。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全新方案,该方案属微创治疗技术,操作简单,可有效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2]。为进一步分析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患者各项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并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确定为2017年1月-2020年11月,择取样本共100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分析两组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统计跨度值58-77岁,平均数(67.75±2.31)岁,胸椎骨折24例,腰椎骨折26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统计跨度值60-75岁,平均数(67.83±2.24)岁,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28例,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医师告知患者保证卧床休息8-10周,采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卧床10周后可携带支具下床活动,支具保护时间为4-6周。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利用C臂机透视确定伤椎准确部位并进行标记。X线引导实施穿刺,穿刺点为椎弓根外侧上方区域,矢状面与穿刺方向成角15°,穿刺针需到达椎体前方1/3区域。C臂机透视确认穿刺针到达准确位置后退出针芯。PMMA骨水泥利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利用C臂机透视引导将穿刺针与注射器连接,抽吸适量骨水泥注入伤椎内部。利用C臂机透视观察可见骨小梁间隙区域骨水泥浸润,边缘区域扩展至骨皮质,如骨水泥渗透至椎体外部,需暂停推注操作。待骨水泥硬化后可将穿刺针拔出,并按压伤口部位。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利用X线检查测定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及后凸角,评估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及后凸角
对比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及后凸角,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png)
2.2对比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
对比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研究组分别为82.59±2.76、1.35±0.48,对照组分别为70.21±2.33、2.96±1.12,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疼痛,并可诱发脊柱负重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为此需及时行针对性治疗干预。
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其主要缺陷为治疗周期较长,极易诱发各类并发症,且脊椎生理结构恢复效果不佳[3]。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全新方案,可有效恢复脊椎生理功能,并能够缓解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注入骨水泥可显著提高腰椎及胸椎的抗压强度,利用骨水泥成形后产生的粘附固定作用可预防骨折移位,其临床效果与内固定治疗模式接近,可显著提高骨折区域生理功能恢复效果[4]。同时,骨水泥注入后具有热效应,可抑制神经末梢,显著缓解疼痛。骨水泥可承担脊柱轴向应力,并能够使骨质疏松诱发的骨骼空缺得到有效填充,有效恢复伤椎正常高度,也可规避运动及负重过程对椎体内部神经的刺激作用[5]。
总结本次本研究相关数据内容,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及后凸角均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其应用价值优于保守治疗。
综上分析可知,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玉泉,周建伟,迟成.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和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20,55(1):56-60.
[2]李晖,彭丹.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骨密度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6):454-456.
[3]孙力.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65-67.
[4]魏星,李波,冯世龙.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1):53-56.
[5]吴永恒,那雨虹,李俊辰,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