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上海市20033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血液透析病人肾性贫血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70例,均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甲状旁腺素、尿素氮清除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血液透析病人肾性贫血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的血浆毒素物质会干扰患者本身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会导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形成不足,进而造成肾性贫血,这已经成为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主要临床并发症[1]。通过众多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血液透析的患者会存在程度不同的贫血症状,本次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70例,男44例,女46例,年龄35岁至61岁,平均(55.32±2.51)岁。
1.2方法
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情诊断说明,透析处方以及相关病例,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报告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计算出每例患者的EPO抵抗指数。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法的给药方式是在患者透析后进行皮下注,剂量为80~120 U/(kg·周)。注射完成后,与患者治疗前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深入的对比,进而调整相关的药剂量[2]。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达标率,分析治疗后6个月甲状旁腺素、尿素氮清除率、血清铁蛋白与治疗前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达标率
研究显示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在临床上肾性贫血的治疗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系统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肾脏可以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上发现,肾性贫血患者会严重降低体能和活动耐力,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可以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该药物的优点在于安全可靠,但是在对患者使用时,要与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合理的调整用药用量,如对患者使用大剂量药品,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血压升高等,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障碍,会导致肾病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而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病患者,就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血液透析患者都会表现出,厌食,食欲不振等等一系列症状,再加上透析期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机体要求,机体蛋白储备减少,白蛋白水平低。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和血红蛋白生成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如果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充足,那么白蛋白水平也会升高,营养吸收也会更加明显[3]。对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更加重要的就是增强营养补充,保证机体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 g/(kg·d)。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后,就能够增强其机体抵抗力,降低其他感染发生率,又因为血液透析患者静脉注射反应性药,低于皮下注射的,所以,在同时用药时,剂量也比较少。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对使用透析后的患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发生率是较高水平的,患者在进行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是明显高于治疗前,在患者进行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8.57%,而且患者存在的身体乏力,心慌等一系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患者合理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肾性贫血的症状,而且也能够大大降低末期肾病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生存质量和集体活动的耐力,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孙燕茹.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J]. 中国医学工程, 2019(6):88-88.
[2]周晶. 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011(029):73-74.
[3]陈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 吉林医学, 2018, 039(010):193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