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临床控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杨敬东
[导读] 普通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对于手术切口护理不合理的话
        杨敬东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省定西  743000
        摘要:普通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对于手术切口护理不合理的话,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而切口感染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认为,切口感染的出现有多方面因素引起,比如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手术室的管理和无菌情况、医院内患者感染的管理、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缝合等等因素都对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则可能会引起患者手术切口处的瘙痒感、疤痕也会出现发炎现象,这切都会对患者手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延长患者术后康复进度,甚至导致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治疗的可能,加强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患者在治疗上浪费时间、金钱。现今,我院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加强了围手术期的管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现就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内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374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10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如下文所示:
        一、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内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374人,按照国家规定的最新手术切口清洁的分类等级进行分类,其中需要进行I类清洁切口、Il类可能污染切口、Ill类污染切口的患者分别为431人、685人、258人,例,I类清洁切口是指手术的切口处不会触及到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的不会发生感染、无创伤、不会出现炎症,只需要进行切口处合理清洁的手术; Il类情节切口是指手术部位会涉及到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清洁污染手术,但是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细菌、真菌感染等情况,在进行尿道手术的时候利用一定的技术把尿培养至呈现阴性的状态,在进行胆道手术的时候把胆汁培养至阴性状态,比如胆道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等等手术; Ill类污染切口是指在手术中出现大量出血现象而且无菌手术的技术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已无法保证无菌手术的进行,尿液和胆汁都被培养成为了阳性状态,肠道部位的手术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污染手术的异常物质的污染类型的手术,比如,肠梗阻绞窄手术等等。手术治疗时长在半小时到5小时之内,平均的手术时长为2小时。
        二、结果
        在此次的临床研究中,利用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的切口部位感染进行诊断和分类,本次的1374例临床研究对象内出现的3级切口感染的患者一共为10人,其中没有出现I类切口感染的患者;Il类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人,感染率为率0,3%;Ill类切口感染患者有21人,感染率为1.5%。在手术治疗之后的围手术期的切口感染控制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切口感染管理、里有那个抗菌素进行治疗炎症、提高医生切口缝合技术等等,在不断的利用这些技术的情况下,患者的手术出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也呈现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的效果都比较好。
        三、讨论
        1.加强临床感染管理
        在预防切口感染的控制上,首先就要加强临床患者的手术切口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切口感染出现的概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所有高度危险的因素,并在确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不会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的计划。在手术之前,对检查到存在一些临床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和纠正,比如营养不良、高血压、高血脂等类型的患者,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如果患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在治疗期间患者必须要坚持按规律是用药物,并选择在患者疾病稳定阶段进行手术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如可的松等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在进行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选择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减少手术需要的时间,并降低手术出血的概率,且其他相关科室要随时做好辅助治疗的准备。
        2。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预防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问题上,可以通过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和临床干预。在药物选择上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大多是有内部原因引起的,比如体内的细菌和真菌导致的感染,感染菌株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或厌氧菌,医生可根据临床禁言对抗生素药物进行针对性选用,大多是头孢和甲硝唑类药联合运用对患者的感染进行治疗。②为了保证切口处不被细菌或真菌污染,对Il、Ill类切口病人可在手术治疗前的1个小时内服用抗菌药物,1类切口患者则不需要手术前补充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对患者在手术之前的一个小时内使用抗生素,其药效与平时3天服用药物的药效无二。手术之后,如果患者坚持服用抗生素,则可以避免切口处感染的发生。③对于疾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要进行全面治疗,针对性治疗,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一次性选择对因性治疗,避免由于一步步的治疗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杜绝掉疾病亲狂进一步的恶化。可以联合使用3代头孢和4代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④对于感染部位的炎症处理,不可以一味的选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过多的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的耐受性,从而导致炎症的难以治疗,可以选择通过手术和临床合理护理对炎症进行治疗和干预。
        3.加强切口缝合技术
         在手术治疗的时候要选择技术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手术室内的其他人员要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医生也要不断地加强切口缝合技术,使得缝合好的伤口的感染率降到最低。在缝合患者手术切口的时候要采用分层缝合的方法,保证缝合处没有吴小强的残留,因为无效仓的残留可能会导致患者手术部位出现积液、积血、异物残留的现象,而这些物质都极其容易导致患者创口发炎感染;缝合时也要注意缝合患处的皮肤的对合,严防对合不良的现象发生。对于出现严重感染的患处进行缝合时,选择使用皮肤可以吸收的缝合线进行缝合,或者间断性的对切口进行缝合,尽量减少拆除缝合线的可能性和长度,在缝合之后使用盐水或者碘伏对缝合处进行彻底地清理,并在缝合结束后更换手术用具,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对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或者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切口缝合的时候,要先把切口处和附近的脂肪进行清除。在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的时候,务必要做到无菌操作,对手术用具提前做无菌化处理,手术室环境也要保证无菌性,手术参与人员应尽量减少走出手术室,以免对手术室无菌环境造成破坏。
        4.手术后护理
        在对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控制上,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和生活习惯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医生和护士要帮助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临床的正常护理,并对患者给予一定的生活习惯上的建议。比如:①要建议有着长期抽烟习惯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半个月内戒烟,因为香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伤口愈合,而且,如果在手术后突然戒烟的话,患者呼吸道内会突然滋生较多的分泌物质,这些分泌物在呼吸道内不能被很好的排除,就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增加咳嗽的频率,较大振幅的咳嗽有可能会引起愈合的切口发生撕裂的情况,导致需要二次缝合。在手术之后,护士和家属应该使用正确的叩背法帮助患者正查过的咳嗽,必要时也可以借助雾化机。 ②在手术之后,尽量提早的让患者下床活动,而且要尽快的对患者进行饮食上的锻炼,医生要对患者制定术后运动计划,护士要在患者运动的时候进行辅助和监督。鼓励患者尽早的进食,使用温开水对患者的嘴唇进行润湿,以免患者过度有饥渴的感觉,对患者减少输液来补充患者的能量,从而使得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减少一些临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到患者临床治疗之后的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韧.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94:73+86.
[2] 袁洋洋.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临床研究,2019,10:14-15.
[3] 木塔力甫·沙吾提、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42:44+57.
[4] 于云山.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4):2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