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运六气谈养生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夏天琦 刘纳川 王伟华
[导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生活智慧的结晶,是自古以来人民防病治病的医学经验的总结。
        夏天琦1,刘纳川1,王伟华(通讯作者)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生活智慧的结晶,是自古以来人民防病治病的医学经验的总结。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的基础上,发现气象变化与人类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说。通过不断探索自然与生命现象,发现了自然界有着共有的周期性规律,五运六气学说随之形成。
        关键词:五运六气;养生;时令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气、地气变化规律以及天气、地气变化对人体影响的一门学说[1]。五运六气之说在中医届中流行最早可追溯到《内经·素问》的七篇大论。根据时令更迭之际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医家们遵循天地之间四时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手段方式调和保养脏腑,进而指导养生以达到颐养生命、保养人体的目的。
一、“五运六气”影响着人体健康
1.1  五运六气
   五运,即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形成气候变化的地面因素。六气,即三阴三阳,是六种形成气候变化的天空因素的总称。
人与自然界并非一成不变,二者均动态变化着。五运与天干相互结合而能运,六气与地支相互结合而能化。故《运气易览》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
1.2 天干地支
        《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天干是古人用来纪天日的次第,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蕴含着万物由发生开始,经历繁茂至凋零,最后到死亡,更始的含义。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古人将十二地支用以记录月份,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等依次排列。其中单数划分为阳,阴为双数。
1.3以2020年庚子年为例
根据测算可得出2020年按六十甲子纪年法为庚子年。庚子年在主运中,甲己---合土 、乙庚--合金 、丙壬--合水 、丁辛--化木、戊癸--化火,2020年主金运太过。
2020年的主气客气分别为:主气: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右间为太阳寒水,左间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右间为太阴湿土,左间为少阳相火,在泉为阳明燥金。
二、五运六气对五脏的影响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所说:“乙庚之岁,金运统之”;“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庚在天干中属阳干,2020年的岁运可测出为金运太过。肺属金,肺为娇脏,与皮毛相表里。邪气从皮毛而入。在此之年,可推论较容易出现咳、痰、喘等肺系疾病。而燥金之年,不仅金脏易伤,因为五行中亢害承制理论,金克木,故亦可出现木脏疾病[2]。故《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三、五运六气角度对养生的指导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乱, 治未乱。”关于养生,我们在这几个方面应当多加注意。
1.1饮食
        天有四季,人有五行,而饮食偏嗜太过,亦可损伤五脏精气。因此饮食五味调和,则五脏精气充盛,脏腑阴阳协调。若饮食出现了失调,对五味偏嗜过用,反而会导致脏气偏盛,破坏阴阳平衡,从而伤害人体,这也是饮食调整的重要依据。日常生活中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顾护脾胃后天之本,养护肾之先天之精。
   在中医的理论中,我们还十分注重顺应天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充分得天地之精气。举例来讲,春天草木生发的时节。,理论认为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密切相关,即“春与肝相应”。

此时可适当选择一些清淡能起到疏肝益气的食物。名医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于脾,故在春季少酸的食物。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甜味补益脾气,故可在平日多些食用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1.2针灸
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将内在的五脏六腑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筋肉皮骨脉连成统一的整体,并保持协调一致。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对气血运行、周身濡养有着积极作用。
经络的循行和盛衰与阴阳五行和时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肺气旺于寅时,大肠旺于卯时、胃气旺于辰时等。王琪等[3]在文献总结道可选择一定的时令、节气运用针灸治疗。古代重视时间医学,在针灸方面有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都是将针灸治病养生与时间相统一。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疾病及体质的属性不同结合时间因素选择用针或灸或针灸并用,及时进行干预,以起到协调阴阳、调整虚实、强身健体、治病保健的作用。如孙云廷等认为[4]每日辰时 (7:00—9:00) 采用徐凤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规律选穴针刺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和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李丽等[5]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较常规针刺更显著。李雁等[6]发现酉时 (17:00—19:00) 针刺治疗对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等等。

四、五运六气对已病防变的指导
   2020庚子之年,金运太过,虽然全年主运为金运太过,但是虽然气候相似,但人的个体不同,即体质偏向有所差别,感受外邪邪气后,传化变换会走向不同方向,在起病后症状、治疗、预后方面各有各的不同。故中医养生上,采取的治疗原则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进行个体治疗,辨证论治,而非采用泛泛之论,即体现着"人与天地相参"说的重要意义[7]。脏虚为本,外邪为标,两者同现,疾病方来;从邪气论治,散邪祛风,振奋阳气,兼顾里虚,疾病可治。“中土五行”理论,按照土中央,木左,金右,火前,水后的模式布阵,强调土居中央的重要地位[8]。若患者原本脾胃虚弱,升降气机失司,在治疗时年运金运太过,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患病。
五、小结
          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我们可知五运六气始终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在基础理论中,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在正气旺盛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正气虚弱,人体活动不能适应诸因素的变化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五运六气学说认为运和气的偏胜与偏衰会导致气血不平衡,因此如果调整到运气状况平定,则“阴平阳秘”,气向通和,身心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曹昭,张璐,陈有源,王鹏举.五运六气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44-245.
        [2]李永乐,翟双庆.《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演进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5):585-586+589.
        [3]王琪,王述菊,马骏,王彬.针灸疗法中的时间医学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0):138-139.
        [4]孙云廷,包烨华,王淑玲,楚佳梅,李丽萍.子午流注取穴针刺配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02):119-122.
        [5]李丽,王祖红,易荣,罗曼,包雄英,李艳.灵龟八法择时取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1181-1185.
        [6]李雁,葛兆希.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哮喘30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02):424-425.
        [7]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论五行、中和与中医学[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2):2964-2967.

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黑龙江省中医局项目,编号ZHY18-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