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林怀德 沈宇清 周稳兰 朱蔚岗 陆春芬 尹建红
[导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传染疾病
        林怀德 沈宇清 周稳兰 朱蔚岗 陆春芬 尹建红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传染疾病,突发性特征十分明显,被感染者以咳嗽、乏力和发烧等表现为主。此疾病自首次发现后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备受各国关注。中医药为我国的传统特色文化,很多中药均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和补气活血等功效,因而在防治新冠肺炎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草药的使用抗病毒与抗炎效果明显,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尤其是我国患者总体的治愈率超过94%。基于此,文章将中草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草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用

        新冠病毒是诱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毒株,此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加之初期人们对于病毒认知不全面且人类的活动呈全球化发展,因而加速了疫情的发展速度,对人类的生命安全、社会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一定威胁。新冠病毒是第七种人类冠状病毒,在防治方面,重要的靶点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会在病毒所入侵的宿主细胞和细胞内部的复制过程中参与。新冠病毒这一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因未知性相对明显,所以直接影响了早期预防工作的开展。我国在防治新冠病毒方面采用隔离、个人防护、消杀、中西药结合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措施,特别是中草药,防治效果突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中草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
1.1预防方剂
        疾病预防理念主要通过未病先防体现出来,在临床研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方剂所使用的药物,在性味方面注重温、平,且药味主要是甘和苦,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黄芪、防风、甘草和白术等,在方剂中占据核心地位,致力于发挥清热、补虚和化湿等治疗目标。另外有研究表明,防风、黄芪与白术的预防作用一般通过对嘌呤代谢和多种氨基酸代谢等方式的干预实现,而藿香与苍术在基础代谢的基础上,还可在参与调节炎症因子过程中达到预防目标[1]。部分临床研究对超过百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剂与治疗方案进行了汇总,常用的方式就是食疗、熏蒸、服用方剂与佩戴香囊等。在方剂方面,最常见的就是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而中成药主要有金花清感颗粒与连花清瘟胶囊等等。在众多预防方剂中,频率最高的主要有金银花与黄芪。然而,金花清感颗粒与连花清瘟胶囊的性味寒凉,如有畏寒肢冷则应谨慎使用。
1.2治疗方剂
        对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应结合其治疗期的不同分型,合理选择针对性方剂救治,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通用方剂以清肺排毒汤为主,根据网络药理学可知,该方剂对疾病治疗方面,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与柚皮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可对机体代谢加以调控。在研究中也发现,藿朴夏苓汤经多个靶点与通路在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方面实施临床治疗,并将潜在活性成分筛选出来[2]。对于藿香正气方剂,其理气和中与化湿泄浊等功效明显,在预防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方面的价值突出。另外,加减麻杏石甘汤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患者治疗方面,可对病毒感染与炎症反应等发挥作用,而柚皮素、槲皮素、汉黄芩素与山奈酚等为潜在活性成分。针对补气活血类的中药,则一般在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与恢复期患者的补虚治疗中应用。
        但仍需注意的是,临床应用中草药的疗效虽理想,但在有效成分、机制与靶向等方面的解析仍有待研究[3]。
2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中草药
2.1 清热解毒类中草药
        其一,黄芩。此中草药味苦且性寒,是清热燥湿常见中药,清热解毒效果明显且能够凉血止血。在临床中对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的用药规律展开了探究,发现黄芩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一般存在于小柴胡汤、清肺排毒汤与达原饮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等中。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黄芩的活性成分就是黄芩素,能够和水解酶有效对接,结合性特征明显[4]。也就是说,黄芩素在对病毒复制抑制方面的作用突出。根据既有研究成果了解到,黄芩素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以及肺纤维化治疗功效突出,因而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
        其二,生石膏。

石膏属于天然的硫酸盐类矿石,其中存在结晶水硫酸钙的成分,性寒且味辛、甘,一般在清热泻火治疗中应用。在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中,大多数推荐方剂中均含有生石膏,通过和杏仁、麻黄和甘草等联合应用可达到治疗肺热咳喘的目标,常见于麻杏石甘汤、清肺排毒汤的配伍中。
        其三,金银花。其味甘性寒,为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其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效果十分明显[5]。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剂中,金银花的应用同样十分常见,以银翘解毒合剂、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等为典型代表。金银花成分中的黄酮类、挥发油与有机酸十分丰富,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可知,金银花的抗病毒与抗菌效果突出,而且能够对免疫加以调节,可充分发挥消炎解热的治疗目的。临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黄芩-金银花药主要通过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与豆甾醇等有效成分发挥抗病毒与抗炎的作用,对患者的心血管、肺部与肝脏功能加以保护。
2.2 解表祛邪类中草药
        其一,麻黄。麻黄味辛且微苦,而性温,在发散风寒方面经常使用,宣肺平喘与发汗解表等作用十分明显。临床中,麻杏石甘汤、清肺排毒汤与金花清感颗粒等方剂以及中成药当中均含有麻黄,联合石膏、杏仁和黄芩使用可对咳嗽与外感风寒等症状加以治疗[6]。在临床中,部分学者从湿邪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机制展开了研究,了解到麻黄中存在柚皮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和水解酶相互结合,在免疫调节与抗炎抗病毒过程中有所参与。
        其二,柴胡。柴胡味苦且性微寒,在发散风热治疗中常用,可疏肝解郁和和解退热,效果突出。柴胡常见于小柴胡汤、清肺排毒汤以及疏风解毒胶囊等多种方剂和中成药当中。而柴胡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得益于其所含有的槲皮素、异鼠李素与山奈酚等,且β-谷甾醇等其他的活性成分还可抗炎,对肺部损伤加以保护,止咳祛痰的效果突出。
2.3 健脾除湿类中草药
        其一,苍术味辛、苦且性温,属于芳香化湿类中药,其具备祛风湿和燥湿健脾等作用。临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苍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研究中筛选相关资料后发现,苍术包含了九个潜在活性化合物,经多通路对多靶点产生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7]。通过对麻黄-苍术药物的分析后发现,麻黄当中含有的山奈酚、槲皮素以及木犀草素与苍术内所含的汉黄芩素均可在靶点调控中参与,进而发挥抑菌退热和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增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疗效。
        其二,藿香。其味辛且性微寒,是常见的芳香化湿中药,解暑与化湿效果突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剂中,藿香存在于口服处方与香囊调料当中,同时在连花清瘟胶囊与藿香正气产品等中成药中也有所分布。藿香中潜在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与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其抗病毒与抗炎功效显著。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在我国疫情防控中,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样也证实了传统中医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但仍需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新型肺炎传染疾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中草药应用于临床的价值仍有待深入挖掘,致力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煊,许子贤,明艳林.中草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20,49(2):83-92.
[2]李凌涛,赵志刚,李新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中药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J].药品评价,2020,17(6):1-6.
[3]徐旭,张莹,李新, 等.各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方案分析[J].中草药,2020,51(4):866-872.
[4]赵静,田赛赛,杨健, 等.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J].中草药,2020,51(4):829-835.
[5]任伟钰,苏敬,刘永琦, 等.全国各省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疗方案分析[J].中草药,2020,51(5):1139-1146.
[6]何黎黎,龚普阳,封玥, 等.中药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应用分析[J].中草药,2020,51(6):1375-1385.
[7]李宝乐,李小叶,任顺平, 等.结合3~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和古代文献初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辨治[J].中草药,2020,51(4):873-877.



项目名称:中药序贯在新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项目来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专项。
项目编号:TS2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