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黃露雯
[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中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效果
        黃露雯
        澳门塔石卫生中心,澳门 999078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中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在塔石卫生中心接受临床用药治疗的患者共计76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11月,结束于2020年11月,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法,n=38例)、观察组(临床药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学干预,n=38例),不同方法使用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等数据,同时将两组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8.42%(7/38)、50.0%(19/38)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92.11%)相对于对照组(76.3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临床药师进行分析后采用相应的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药学干预;效果
        引言: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采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的效果,本次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分组对比完成研究,获取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塔石卫生中心接受临床用药治疗的患者76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38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2-59岁,中位年龄为(49.87±2.37)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进行对照组的干预。观察组则在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药学干预,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明确患者药物使用种类。同时将药物的服用方法、功效告知患者,提高其对药物的认知。(2)对临床用药治疗进行整理和检查,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此外,医护人员、临床药师共同进行临床会诊和用药管理,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如果发现不合理现象的情况,需及时进行干预。(3)定期组织药物相关知识的讲座,详细讲解药物禁忌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要用安全性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发生率的方法计算,比较结果。另外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采用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三个指标进行评价,比较统计后的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以计数资料和计量治疗的方式呈现,且数据较多,因此为了清晰地完成数据分析,将其纳入SPSS?22.0计算机软件中,其中可使用百分比完成计数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的过程中采用X2代表;使用(±)完成计量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中采用t代表;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代表。
2 结果
2.1不同方法干预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患者分别有4例、2例、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7例,总发生率为(18.42%);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患者分别有10例、5例、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9例,总发生率为(50.0%);两组相比,后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方法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如下:完全依从29例、一般依从6例、不依从3例,总依从例数35例,总依从性(92.11%);对照组患者用药情况如下:完全依从20例、一般依从9例、不依从9例,总依从例数29例,总依从性(72.32%);两组相比前者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基础药物治疗是卫生中心针对大部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的特点。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也越来越高,临床汇总药物的种类愈加丰富,然而在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不仅会限制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还会增加治疗时间和费用。因此,临床中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不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本研究采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的方法进行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指导,结果显示,无论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患者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用药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临床药物治疗期间,临床药师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药学干预方法进行指导,能够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良好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华[1],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32)
[2]张光泉,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