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梗部位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顾冬林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梗部位的关系。
        顾冬林
        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    江苏省  苏州市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梗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无脑梗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类型和睡眠监测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的总睡眠时间(TST)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REM)、入睡后的觉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和嗜睡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吸烟、丘脑梗死、左侧脑梗死、后循环病变、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部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临床特点;脑梗部位;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急性起病;(2)有影像学表现;(3)排除非血管性病因。排除标准为:(1)排除可能影响睡眠的合并症(如呼吸系统疾病);(2)排除精神障碍患者;(3)由于个人或技术原因而无法进行多导睡眠图或整夜睡眠脑电图检查。选取经体检后无脑梗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1.2处理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待病情相对平稳后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睡眠问卷调查或睡眠监测等明确睡眠障碍类型。
        应用便携式视频睡眠诊断系统AlicePDx(PhilipsRespironics)进行患者的睡眠监测,整个过程至少8h。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白天过度嗜睡。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程度。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抑郁和焦虑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44例发生睡眠障碍,对照组患者中有16例发生睡眠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7.162,P<0.05)。
        2.2睡眠障碍类型的发生率
        两组在嗜睡、失眠、早醒、打鼾和夜尿等方面的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2.3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和睡眠量表比较
        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和睡眠量表进行比较,实验组的TST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REM、WASO、SL、ESS和PSQI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睡眠障碍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广泛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白天过度嗜睡和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使脑卒中病情加重。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据报道,睡眠质量差与脑卒中康复效果差有关。这些睡眠障碍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仍然难以捉摸,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具有挑战性。

睡眠影响大脑功能,并可能通过多种直接和间接机制参与血管脑病理。昼夜节律调查显示,脑梗死发病率在早上6点至中午12点之间增加。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由睡眠障碍引起的。现在有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脑梗死后,无论是在急性和慢性阶段,患者都有较高的睡眠障碍患病率,这降低了康复的进程,进一步增加了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并提高了死亡率。
        本文介绍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睡眠障碍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脑梗死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中60岁以上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各种睡眠障碍在脑梗死患者中普遍存在,20%-63%的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嗜睡、呼吸性睡眠障碍。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的类型有嗜睡、失眠、早醒、打鼾和夜尿症。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睡眠障碍类型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最近的研究更关注睡眠状况。相关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TST、Se降低,wasO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睡眠障碍患者的TST显著降低,而rem、wasO、SL、ESS和PSQI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降低可能导致睡眠时间延长。其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脑梗死患者中,有睡眠障碍的人神经功能水平较低,抑郁和焦虑水平高于无睡眠障碍者。
        脑梗死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引起大脑活动和睡眠结构的改变,并可导致新的睡眠障碍。睡眠唤醒功能和睡眠呼吸功能依赖于脑干和大脑半球神经网络的完整性。脑梗死后常出现觉醒障碍和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局灶性脑损伤(如疼痛、抑郁、药物治疗)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约三分之一的脑梗死患者存在觉醒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眠过度(白天过度嗜睡、疲劳、睡眠需求增加)。严重的觉醒障碍通常发生在丘脑或脑干卒中后,与神经精神和心理缺陷有关,功能预后较差。脑卒中特征(部位、严重程度、预后)与觉醒障碍睡眠脑电图变化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严重/持续性觉醒障碍中,可以使用催眠药、多巴胺能药物和兴奋剂。脑梗死伴发睡眠障碍的病因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潜在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年龄、吸烟、丘脑梗塞、左脑梗死、后循环病变、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表明,脑梗死的部位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丘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患者。同时,丘脑梗塞的发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提示丘脑病变可能导致睡眠下降。推测这可能与研究人员提出的丘脑卒中“睡眠脑电图特征”有关。其主要特点是丘脑卒中人群的第一阶段睡眠相对增加,而第二、第三阶段睡眠相对减少。另外,脑梗死侧也能显著影响睡眠障碍的发生。本研究表明,左侧脑梗死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而右侧脑梗死不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推测可能与快速眼动睡眠时不同大脑半球活动水平的差异有关。
        结论
        综上所述,脑梗死部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急性脑梗死后应早期关注脑梗死部位,有助于早期识别睡眠障碍,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降低睡眠障碍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云峰,陈名峰.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7):1153-1154.
        [2]冯浩,刘伟,唐晓梅,于逢春.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20,26(04):625-630.
        [3]刘金玲,赵晴,赵羚,鞠彦秀,李佳霖,赵志敏,李松涛.睡眠障碍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51-5853.
        [4]金海燕,余燕平,古次里娜·托汗,麦麦提依明·外斯丁.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98-100.
        [5]张瑾,潘凤华,吴晋.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9):1176-1178.
        [6]李凤华.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障碍临床特点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