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文1、孟庆芝1、刘宁1、张伟1、李明月1、 王继周2(通讯作者)
1、山东临沂市肿瘤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2、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抽取颌面部肿瘤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2例。参照组接受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修复治疗,实验组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修复治疗。检验研究中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口腔不良情况、口腔感觉优良率。结果:与实验组口腔感觉优良率为95.45%(21/22)相比较,参照组口腔感觉优良率为68.18%(15/22)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将实验组口腔不良情况为9.09%(2/22)作参考,参照组患者口腔不良情况为40.91%(9/22)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缺损组织重新修复。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表现为癌,肉瘤十分少见。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癌肿中磷状细胞癌十分常见,腺性上皮癌发生率相比较低,除以上癌症类型,包含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等[1]。依照病灶部位将口腔癌分为口底癌、唇癌、舌癌,舌癌在口腔癌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现今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使用手术切除方法实施根治,手术切除组织需要进一步修复,使组织术前的形态和功能予以保证。股前外侧皮瓣成为皮肤软组织修复组织的常用方法,国内有关手术将患者术区感觉重建治疗予以忽视[2]。对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时段中抽取颌面部肿瘤患者44例实施研究,并对其研究效果进行分析。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
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抽取颌面部肿瘤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2例。实验组:有男性人数12例,有女性人数10例,年龄处于31~60岁,年龄平均值为(45.32±3.45)岁;其中有5例牙龈癌患者、有15例舌癌患者、有2例颊癌患者;参照组:有男性人数11例,有女性人数11例,年龄处于32~60岁,年龄平均值为(45.56±3.37)岁;其中有6例牙龈癌患者、有14例舌癌患者、有2例颊癌患者;对研究中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研究中所有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将研究上报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并保证积极配合工作实施。
1.2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采取鼻腔插管全麻方式进行麻醉手术。清扫患者的病灶区域,使面部、舌神经、甲状腺动静脉等予以保留。切开患者的下唇,在直视下将相关病灶予以切除,对同侧淋巴组织予以完全清扫。术中将肿块切缘快速切片送检至安全范围,术腔使用大量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参照组接受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修复治疗,皮瓣切除面积依照患者的缺损组织大小定植,血管蒂长度需依照受区情况制定,将皮瓣切割后缝合供区。
实验组接受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修复治疗,对患者实施皮瓣切取治疗,在切取皮瓣近端分离出股外侧皮神经前支、后支、缺损组织上移植皮瓣时,针对受区神经近端予以露出。重建患者的口底组织,并实施抗感染、鼻饲流质食物以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治疗。
临床工作中,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多模态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体如下:1、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应尽量保留2条穿支血管,以保证充足血运;2、我们对皮瓣进行术中个性化修薄,精确修复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结构;3、应用双分叶穿支皮瓣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4、携带分开的肌瓣以填充空腔,减少术后感染及咽漏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1.3判定指标
检验研究中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口腔不良情况、口腔感觉优良率。口腔感觉优良率判定标准:患者有明显的浅感觉刺激感觉,判定为优;患者有浅感觉刺激感觉,但不明显,判定为良;患者无浅感觉刺激感觉,判定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研究中材料,在统计学SPSS22.0软件中记录,使用函数和公式对以上材料进行计算,运用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计算,表示方式为(%)率;运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计算,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经详细计算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证实p值<0.05。
2.结果
2.1检验研究中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png)
2.3 检验口腔不良情况
将实验组口腔不良情况作参考,参照组患者口腔不良情况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png)
3.讨论
现今皮瓣移植修复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股前外侧皮瓣使用率较高,有多数研究对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表示肯定[3]。因医疗设备、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医生在使用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组织时,进而重建了患者缺损组织形态和功能,将此区域感觉重建情况予以忽略,进而成为患者术后此区域恢复感觉的最大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4]。因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存在股外侧皮肾镜,因此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相比于传统切除移植皮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口腔感觉恢复。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口腔感觉优良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将实验组口腔不良情况作参考,参照组患者口腔不良情况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数据与米磊,苗辉,高宇相关资料中数据相似,其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抽取38例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1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感觉优良率为42.11%(8/19),观察组术后感觉优良率为84.21%(16/19),比较卡方值=7.238,p值<0.05;对照组术后口腔不良情况为89.47%(17/19),观察组术后口腔不良情况为31.58%(6/1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满意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较优,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
在神经接触导向学说中,神经的再生方向主要经神经组织对合实施阴道,直接与两断端接触,使物质交流通道予以恢复,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增长,使神经的连续性逐渐恢复[5]。现今皮神经与动静脉相随,其自带血管并非因皮神经皮瓣直接供血,主要供血皮神经刚为皮神经旁节段动脉,在神经修复中使用率较高。自发性神经化相比于皮瓣恢复、范围、时间等较差[6]。
因此对患者缺损组织实施皮瓣移植时,有利于患者受区神经连续性得到恢复。有关学者指出,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实施口腔缺损皮肤修复治疗,在随访中,其感觉恢复较优,与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7]。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实施口腔缺损皮肤修复治疗,有利于术后口腔感觉快速恢复。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实施口腔缺损皮肤修复治疗,相比于常规治疗其不良反应无明显变化,其发生率明显降低,证实口腔缺损皮肤修复治疗对口腔缺损皮肤修复重建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
综上所述,对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使用多模态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缺损组织重新修复。
参考文献:
[1]米磊,苗辉,高宇,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6,27(21):3493-3495.
[2]盛美樱,肖灿,贾玉静, 等.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6):348-352.
[3]甄彬彬,杨文峰,金增强.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在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3):95-98.
[4]宋达疆,李赞,周晓, 等.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5):607-611.
[5]李锐,何巍,刘一鸣,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143-2145.
[6]张蕾,张杰,孟彦, 等.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上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30(11):753-756.
[7]谭孟婷,杜友红,彭福森.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33-34.
[8]周婷,孙国文,张磊,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复杂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