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质量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邓淑娟
[导读] 目的:通过探讨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中的质量问题,以通过相应措施来提高质量管理
        邓淑娟
        广西省柳州市柳北区柳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西省柳州   545002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中的质量问题,以通过相应措施来提高质量管理。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本基层保健中心就诊的16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保健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保健中共出现69例质量问题,包括39例孕期未建立早孕卡、缺乏相关管理知识,30例产科中质量问题,发生率42.59%。保健中共出现102例管理问题,包括37例高危妊娠监控问题,65例保健人员教育程度受限制,发生率62.96%。结论:在基层孕产妇的保健环节中,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在所求终末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各个保健环节的质量控制来提高基层孕产妇的保健质量。
        【关键词】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终末质量;高危妊娠

        围生医学追求“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决定了妇保既要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又要保证孕产妇安全分娩[1];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优生优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另外,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更是反映了医疗保健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孕产妇的保健质量是保健工作的重中之中。在评价保健工作终末质量上,多数医院仍采用工作检查、工作评比的形式,半年或一年进行检查[2]。此种方法沿用至今,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但呈现的弊端也呈现在眼前。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只追求终末质量,而忽视了各个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及与终末质量的关系,抑制了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的提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基层保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并执行,旨在提升孕产妇保健中的终末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本基层保健中心就诊的16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同意本次研究者的孕产妇。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者。162例孕产妇年龄22~35(28.21±1.62)岁,其中62例孕妇在孕早期,56例孕产妇属于高危型,44例为产妇。
1.2方法
        对本保健中心就诊的162例产妇采用回顾性分析保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具体包括:(1)保健人员教育水平、临床经验受限制。基层孕产妇保健人员教育水平不及县级以上保健机构的水平,不高的教育水平加之临床经验的缺乏在一写程度上影响了保健水平;另外基层保健人员的工作繁琐,在承担孕产妇的保健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工作,也影响了基层保健人员的专业性、体系性;还有保健人员需与临床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减少了保健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机会,阻碍了保健人员技能的技能提升。(2)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控不完善。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中,危险性较正常妊娠的孕妇,对胎儿和母亲危险性较大,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高。在质量考核中,亦将孕妇的死亡率和胎儿的死亡率作为保健的关键考核指标,因此,对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产妇的管理应区别对待正常的孕产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然而在保健工作中,对高危妊娠因素的孕产妇的质量管理也暴露了诸多不规范问题。如在建立早孕卡中,虽筛选出了高危因素,也在孕妇保健档案上进行颜色标识,但却未对其追踪,未对孕妇的高危因素的改善起到帮助作用,引发不良事件;或者许多基层保健中未通过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高危因素的管理措施及治疗方案;又或者在产后未识别高危因素,未进行区别给予保健方案。疏忽高危妊娠的体系化监控,直接影响了孕产妇保健质量,间接影响了孕产妇的健康。(3)孕妇自身缺乏对孕期建卡及保健的认知。孕妇因教育水平、地域、家庭环境等的影响,有部分孕妇,尤其是部分初次怀孕者无建立早孕卡的概念,这部分孕妇基本上是在怀孕中后期进行保健得知需建立早孕卡。保健产妇中也缺乏对孕期保健的认知,认为孕期应多吃,增加胎儿的营养。因此,建立早孕卡和对孕期保健系统的认知也是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应通过各种举措来改善。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中的质量问题。(2)记录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中管理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y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质量问题发生情况
        保健中共出现69例质量问题,包括39例孕期未建立早孕卡、缺乏相关管理知识,30例产科中质量问题,发生率42.59%。见表1。

3讨论
        终末质量是指医院或某个病例最终的医疗质量,一般是指出院时的质量[3]。在保健质量评价中,多年来一直延用终末质量,通过终末质量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指导下一临床医疗活动。在指导医疗活动的同时,也忽视了保健环节的影响,在医疗技术越来越进步的今天,其突显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在通过质量进行评价医疗质量时,通过对应的措施来增加对医疗环节的把控也刻不容缓[4]。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162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中的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诸多。为此给予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早孕卡未普及、孕期管理知识缺乏问题:通过向工厂、学校人员发放育龄妇女告知书,提高慎重对待意识,尽量减少未婚先孕和意外怀孕的伤害,提高备孕、怀孕女性对建立早孕卡的认知;向育龄女性发放优生优育的宣传册,高知优生育的优点,尤其是符合二胎的生育条件的育龄女性,宣传建立早孕卡、提高孕期认知知识的优点;在相关部门的指引下,通过在流动人员密集的社区进行知识讲座、咨询服务来增加流动人口中育龄女性的孕期保健的认知;通过对育龄妇女进行孕前筛查,预防潜在风险,并根据因遗传基因带来的风险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另外,监督部门将早孕卡的建立情况作为保健相关人员的月度考核指标,通过随机抽取孕妇询问早孕卡的建立情况;同时也将建卡孕妇对孕期认知知识纳入相关人员的考核指标,随机抽取产检孕妇,询问对孕期知识的认知度,根据孕妇的回答情况考核保健人员。通过孕期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来提高孕产妇的早孕卡建立率和孕期管理知识的认知度[5]。
        针对产科中的质量问题,保健人员应对严格按保健规程进行操作,重点关注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和新生儿。
        针对高危妊娠监控问题,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考核保健机构[6];保健机构在设立高危门诊对孕产妇进行分类管理,要求高危门诊的医生应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制度》来明确保健内容、保健流程,并进行识别高危妊娠;对已筛查出的高危妊娠的产妇进行登记、评分,随访、监测治疗、转归、分娩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7]。以减少高危妊娠者的遗漏、及高危妊娠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
        针对保健人员教育程度受限制问题,基层保健人员应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自学等多中方式来提高自身对孕产妇保健知识的认知,更好的服务于保健工作。
        综上所述,在基层孕产妇的保健环节中,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通过终末质量和各个保健环节的质量控制来提高基层孕产妇的保健质量,保健环节质量控制适宜在基层保保健中心推广。

【参考文献】
[1]岳红芹.加强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质量管理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20+227.
[2]曹丽丽.论加强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质量管理的思考[J].名医,2019(04):115.
[3]吴小兰,吴长珍,周多莲.加强基层孕产妇保健环节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2):218-219.
[4]邬姝阳,张梅,孙惠敏,王金玲.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的综合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231-5232.
[5]毛飞君.围产期保健中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科质量和孕产妇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17(03):266-267.
[6]武生光.浅析如何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J].健康之路,2016,15(04):133-134.
[7]吴红.基层医院产科管理与质量提高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