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会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富顺县供电分公司,四川 自贡,643200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发企业内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个性化人力管理模式满足职工的本质需求,能让企业薪酬体系更为完善。通过确立弹性福利制度模式,以期创设出灵活的、有效的福利机制,这对于实践“自助餐式福利计划”有着积极地作用,进而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文章就企业运用弹性福利制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弹性福利制度;绩效管理
引言:
传统福利体系主要包含餐饮福利、交通补助、社会保险、带薪年假以及生活补贴等福利。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职工更看重多元化的福利补贴项目,如高福利津贴、职业发展等,故传统的福利制度无法全面满足于职工的需求。由此可见,人力资源部门应配置弹性福利制度模式,依据职工的本质要求进行优化,打造出个性的自助餐福利模式,进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知与理解。
一、弹性福利制度的内涵及应用优势
1. 内涵
弹性福利制度可依据企业现有的福利制度进行整合,根据不同职工的生活、物质、精神需求制定出符合职工要求的菜单内容,促使他们自主选择需求的福利模式,有利于放大职工的本质需求。在此过程中,职工可依据自身的岗位薪酬、年终绩效、补贴状况配置出专属的福利限额,促使职工能选择喜好的福利模式。其中,附加型计划模式作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即在配置现有福利模式的过程中一定程度拓宽福利标准,再引导职工对这部分项目进行甄选[1]。此外,核心价选择型制度的应用中,即可在保障核心福利的要求下打造有价值的福利模式。
2. 应用优势
弹性福利制度不仅能充分保障职工的本质需求,还能及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职工的生活,具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该方法满足了职工对薪资与福利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提升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这也提升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第二,职工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货币、育儿津贴、公积金等形式,有利于让整体福利模式具有一定的适应价值,也能消除、替换职工不需要的福利内容,以便在变更福利的过程中凸显出一定控制效果,这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有利的。第三,职工可根据自己的岗位情况配置出适合的福利金额,即可在有效的预算控制中落实福利项目,进而实践成本控制的本质要求。例如职工可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集中谈判、决策的过程协调自己的权益,认知与企业福利相关的成本状况,满足传统福利供给与职工需求的过程,凸显出“双赢”的控制价值。
二、企业弹性福利制度的应用原则
1. 恰当原则
弹性福利制度构架中,应提升制度的适当性,特别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水平,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战略确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再协调配置出各项福利模式,有利于确保整体福利项目与竞争战略的协调价值。通过创造、设计出符合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核心战略,能让整体发展战略、薪酬制度更具有发展意义。
2. 管理原则
制度设立前需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体系相关的制度规则,落实关联性法定福利项目,以期提升职工的本质需求。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关注到各项福利内容是否满足职工需求,再给予必要的监督与协调,促使整体福利项目的成本支出在可控的范围内。当部分项目、管理模式不适用时,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当及时给予创新,探讨出符合运行需求的解决措施[2]。
3. 理解原则
福利制度制定前应采用统计调查的形式整合职工的基本状况,包括于职工个人资料、薪酬构架、婚育状况、工龄级别等项目,同时设计出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福利内容,有利于让HR更了解职工内需求。在此过程中,HR也需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落实福利资金,配置出符合企业管理、财务现状的福利项目,能让各职工理解企业的文化及发展内涵。
4. 衡量原则
福利项目衡量中,HR应注意现阶段所设立福利待遇、福利项目的应用价值,将各项经营指标、限额指标进行修正、调整,促使各项目的经营状态与职工的生产限额、福利状况相匹配。在此过程中,HR需衡量出各职工的福利指标,采用点数的控制模式总结项目的经营、限额状况,同时探讨年终奖、绩效福利、岗位津贴以及岗位等级的因素,再给予必要的创新判定,能充分凸显出各项目的单价额度。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分析出福利金额成本与职工总福利之间的关系,在必要的预算协调、支出管理的过程中提高预算支出点位状态。
5. 参与原则
依据现有的福利津贴、福利制度落实参与要求,要求职工将自己身体情况、婚育资料、通勤时间等因素进行调研,建立关联性信息收集、统计渠道,将各职工的核心要求以清单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对职工所选择的福利进行定价,确定出各项福利的支出点数,有利于让HR根据不同项目的单价状况进行折算管理,再确定出相关的点数金额。通过给予各职工一定“购买力”,要求其参与至福利项目的选择与购买过程,有利于凸显出高效的互动原则。
6. 灵活原则
HR需根据职工在福利点位使用情况、交易情况进行协调,帮助职工宏观的调控、反馈就交易进展,同时给予个性化调控,确保所设定的福利模式具有发展的价值。福利组合创新中,管理人员也应当依据基本福利体系内容、弹性系统以及核心项目确定重要和不重要的监督机制,再完善弹性调控制度。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弹性福利内容进行调研,能体现出影响企业发展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弹性福利制度的措施
1. 确立弹性福利体系
确立可靠的积分控制计划,有利于处理提高整体计划项目的可行性,故应要求HR总结职工绩效、管理福利与特殊福利项目,以期提升职工对该制度的满意度。在此过程中,体系应从固定、弹性福利两方面进行创新。其中,固定福利完善中,企业应明确相关管理规范,明确常规福利、法定福利的特点,总结出那些福利措施为强制性的,同时给予科学的协调分配;弹性福利完善中,应对现有的福利进行分级,落实具体的技术内容,具体应包括:五险(法定)、公积金、节假日福利、加班福利、生育福利、年假福利等,还可给予职工必要的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综合能力;同时,弹性福利制定中,可让职工选择商业保险项目、健康保障项目、咨询服务、住房津贴等措施,有利于提升整体福利体系的运行质量。
2. 动态匹配管理
动态匹配经营协调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完善现有的薪酬构架模式,同时配制出相应的福利等级模式。其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控:第一,HR应落实行政管理思想,将职工基本信息、岗位薪资与福利状况相挂钩,明确职工业务水平与薪酬制定之间的关系[3]。第二,浮动薪酬构架中,管理人员需确定必要的激励与鼓励,对职工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统计,再结合动态化的经营、管理原则确定不同福利项目的支出点位,有利于推动福利制度的顺利发展。第三,绩效考核评价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使用新颖的服务项目及绩效管理项目确定详实的管控体系,应用KPI指标、平衡计分法等措施给予职工系统的考评,以期评价出职工个人能力及其价值能力。通过凸显出绩效考核的价值,结合企业文化确立出必要的福利项目,能保障后期弹性福利制度建立更为流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企业弹性福利制度对提升管理质量是有利的,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确立长期、完整的创新计划,掌握弹性福利体系的内容并完善内容的制定,促使职工能在企业工作氛围中凸显出自我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健玲. 浅谈如何落实企业人力资源中的绩效管理[J]. 赤子, 2019, 000(013):183.
[2]张淑贞. 我国民营企业弹性福利制度实施问题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 589(05):113-114.
[3]徐萍. 从弹性福利制度到更新企业成本管理理念[J]. 国际商务财会, 2018, 000(0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