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0月28期   作者:刘雨
[导读] 现如今,变电站运行值守人员紧缺,变电运行管理面临着巨大考验。
        刘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现如今,变电站运行值守人员紧缺,变电运行管理面临着巨大考验。为了保证变电站的运行效率,电网企业需要实施集控运行的电力管理模式,改善当前变电站的运行现状。因此,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集控运行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完善对变电站的有效运行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所发挥的功能正随着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而逐渐强大。在变电站运行中,通过集控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变电站运行状况,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变电站管理的现有缺陷和不足,对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变电站集控运行现状
        变电站的集控运行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并且这些问题在多个层面都有所体现,所以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决。这些问题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气温过热系统控制,对集控运行温度的调节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其原因是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调节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微调以及粗调是较为主要的。通过对煤水比例进行调节从而使温度得到控制是粗调。而相关设计在这个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机构设计模式也不完善,所以无法让系统的顺畅运行得到保证。主汽压力系统的控制在变电站集控运行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平衡公式的更新在这一系统中的应用虽然提升了其性能,但是在估算具体能量值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现状对提升整体运行的效率较为不利。另外,由于再热气温系统控制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导致控制的过程复杂程度增加,所以在该系统控制层面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或者增加成本,或者影响运行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进行重视,通过多样化手段对其进行良好的改善。
三、集控模式下管理分类
        变电站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以前有人看守、多人看守到现在逐步发展成为监控监守、无人看守,看得出经过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完成更多效益的情况下用了更少的成本。
        3.1现场监控运行模式现场监控模式下,能够分离出一部分人员,分离出的部分人员可以调配到集控中心,监控管理区域的整个变电站在运行情况。剩余人员做一些正常的系统维护、管理、运行、清洁等。该种模式下能够在正常的管理运行中省掉人力,做出增加变电站运营管理的一些帮助。
        3.2全程运行集控管理模式全程运行集控管理模式中对于集控人员的管理要求很高,不但要熟悉各种监控设备、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运行的方式,还要负责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等工作。对于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要求较高,必须要专业知识扎实,富有长期的管理经验的老手才能胜任,对整个管理过程富有信心,为了维护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在运行这种模式的情况下,要做到对人员最好前期的工作交接,对接好每一个工作的细节,方便在后面的工作中能做到心中有数,加快对人员的调配管理工作,尽快融入到工作中去,这种模式对于人员要求较高,加之,人员管理方面比较繁多复杂,所以在变电站集控模式中应用的相对而言较少。
        3.3独立集控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模式,在无人值守的基础上,将管理分为监控、维护、操作三个模式,分别进行管理,监控方面负责整个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对各个监控区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还能控制操作断路器对保护变电器起到一定作用。操作人员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巡逻整个变电站,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维护人员要定期的检查各种设备、机械,器具的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好风险管理,出现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该种模式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变电站,对人员要求较高,在选择人员方面应谨慎考虑。


        3.4监控调度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后发展的方向,能最大限度做到变电站管理的无人看守,由监控中心为基础,负责整个变电站的人员调动,能够最大化展现出集中化调度的效率,做到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初步展现智能变电站的雏形,但在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在将来能够进一步发展,为了建立以后的智能变电站做好准备,保证以后电力的平稳、安全、高效的运行下去。
四、操作、监控分设管理模式存有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变电站的调试和接入调试新电站时,可以运用遥控调试法及遥信调试法。对35kV以下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运用万用表测量遥控压板上的脉冲进行遥控点号的核对,对110kV以上变电站测控装置,利用查看信号灯方式核对遥控点号。110kV和110kV以上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通常是分开的,可以运用当地监控机和测控装置的遥信短接法核对遥信点号。
        4.2监控系统的信号分类要分类规范监控数据,使监控人员清晰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进而在事故发生时提出解决办法。具体可以将信号分为异常信号、告知信号及事故信号三类,异常信号在系统设备有异常情况时出现,以提醒监控人员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告知信息主要是便于监控人员大概了解系统目前所处的运行状态。事故信号是在跳闸事故出现时,监控系统用其通知监控人员立即处理。
        4.3重视运行技能培训工作由于岗位分散等原因,一些地区变电站的业务能力很低,电站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电站实行集控管理后有关设备及变电数量不断增多,管理变电站时出现各种问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操作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活动的制度,不断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进而巧妙处理各种紧急问题,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变电站还要根据自身条件,指派操作人员其他集控变电站部门参观学习,吸取其他变电站的管理运行经验。
        4.4加强专业化管理因为很多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都很少,所以,变电站应该聘请专业的公司来处理变电站内部各项繁杂事务,提升操作人员及值班人员的工作集中度。安排操作人员负责操作设备、巡视设备及处理设备事故。除此之外的卫生保洁工作、照明、变电站门卫、绿化及车辆管理方面工作安排专业公司负责。进而该类工作更容易实现统一管理,也能够让操作人员在非生产性工作里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主要工作。当一个人长时间负责两项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差错,而如果有差错,一定会引发事故,所以,操作人员和调度要严格分开。一定要构建生产指挥中心,实现统一生产指挥、区域控制与分级管理,使调度和操作工作相互独立,各类操作由集控中心来完成、有故障出现时,由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处理。
        4.5建立无人值班设备专责制度很多变电站在实行无人值班以后,经常出现管理中遗漏一些设备,不了解变电站实际运行等,所以,变电站的运行岗位要设立一个设备专责制度,把巡视设备验收质量、检查质量及维护设备工作进行有效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做到有人跟踪缺陷设备、有人负责定级设备,保证无人值班的变电站都有人管理。管理变电站过程中,明确划分操作队伍和集控中心的职责,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责任纠纷现象。制定值班制度时,要按照操作队伍和集控中心实际位置,合理安排多数人员值白班,进而较好地完成白天较繁忙的工作,转变以往传统倒班模式,提升人员值班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集中运行管理模式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运行管理的效率,而且保证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变电站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博.电厂集控运行中汽轮机运行优化策略探讨[J].机电信息,2018(36):81-82.
        [2]陈亚琳.提高电网监控运行可靠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17):146.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