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子鑫
青岛中润监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10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变得愈加强烈,而水资源正是其中一项关键的环保内容。如想要更好地制订出水资源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就需要首先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其检测成果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也成为了重点,一旦准确性降低以及稳定性不够,那么检测结果的可参考性也会受到影响,继而干扰到水资源环保成效。
关键词: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策略
引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高层次的追求。在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认识到,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获得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下,广大群众拥有较强的生态文明素养,能够弘扬生态文化,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各类企业在构建低碳、节能、绿色的环保生态经济的感召下,也能够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转变经济优先的旧发展理念。通过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污染的预防、治理相结合,把握我国生态环境特点,才能够为人民创造美好的幸福家园。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有效构建,能够让绿水青山真正的转变为金山银山。
1水质检测的概述
1.1水质检测的指标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测量水质,需要针对水质的差别对水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的结果,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将水资源按照用途进行划分。在对水资源进行差别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水质检测的指标。水质检测的指标是评价不同种类水体质量的衡量参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水质检测的指标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物理指标、生物指标以及化学指标。在对水质进行检测的时候划分指标的依据主要是水质指标的性质。但是在对水质进行详细分类的时候也可以将水质分为多种,仅仅是饮用水便可以具有100多种的水质检测指标,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所采取的指标都需要严格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出的饮用水质量评价硬性指标进行监测。
1.2水质检测的目的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使用,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在大自然当中绝对纯净的水资源是无法存在的,纯净的水是由很多矿物质以及许多微量元素组成的,对此需要对水质进行有效检测,检测出水资源当中所蕴含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检测其是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除了需要检测水资源当中的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还需要对全体的水体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水体当中是否存在大量的污染物质,检测水体当中的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和浓度变化趋势。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工程量比较巨大,水质检测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未污染的水体,同时也包括已经受到工业用水、农业污水和生活用水污染的江、河、湖、海等水体。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检测的指标以及种类主要分为2大类,第一类便是专门反映水质问题的情况综合指标,比如水体的温度、浑浊度等。第二类指标便是检测水体当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比如铅、汞、有机农药等化学有毒物质。通过根据2种指标进行水质检测,能够有效地评判水资源的水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根据指标评价生活当中的江、河、湖、海的水质问题,根据所检测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大面积的水质污染。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不仅需要检测江、河、湖、海的水体质量,同时还需要检测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的主要目的便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此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检测工作。
2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有效策略
2.1恰当地设定水质检测点
水质检测点的设定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及稳定性。因此在初期的准备时,检测人员需要对水体的来源、环境等方面予以综合的考量,科学恰当地设定检测点,在确保检测成效的同时,尽可能地防范待测水质的扩散程度,以此来预防生态环境被进一步污染。比如,如果设定为垂直形式的检测点,则需要对水质条件予以全面探析,或者直接在水源地附近建立检测点,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缩减待检水质与水源之间的距离,降低外部要素的影响,提升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2.2创建高标准的管控机制
基于实际情况来看,在落实水质检测工作时,由于管控机制完善度不够、标准较低的影响,致使整个检测活动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干扰,而这也使得水质检测成果的稳定性有所降低,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可靠性不足,可参考性不大。所以,检测部门针对此种情形,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创建出高标准的管控机制,以便于水质检测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还应该着重提升各类检测设施的调试工作,确保其精度制订定时点检的制度,并做好精密仪器的送检工作。与此同时,在正式开展检测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应对检测环境进行优化,以保证工作环境能够达水质检测的要求。作为检测单位要制定责任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明晰到每个工作人员,在出现问题之后,以便于更好地追责,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准确程度。
2.3注重设备及技术的升级
不论是检测设备,还是检测技术,都会对水质检测结果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检测单位务必要增加研发成本的投入,提升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以此来对整个检测过程做出优化。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国外一些先进检测技术、设备的引进,并依据国内水质检测的真实状况以及要求,予以改良调整,这样能够直接提升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水准。另外,在对设备及技术进行升级的过程中,还需要在保证其可靠性的前提下进行,以防范在升级过后稳定性降低。
2.4加强水质检测过程优化
在对水质检测过程开展优化期间,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1)科学设定采样时间。若是待检水体来自于河流等流动环境之中,在采样时间的设定上,应该以丰水期与枯水期为主,并依据时间情况,科学确定实际采样时间,以便于更好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如果待检水体来自于工业企业的废水,或者是生产设施的冷却水,则需要将实行长期的监测,在取样时应当与工业企业的生产规律为主要参考点,并采取动态化的采样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水质样品的有效性。(2)恰当设定采样频次。如想要进一步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除了要科学设定采样时间之外,采样频次的设定也同样关键,若是频次过高,则会浪费检测资源,但如果频次过低,则结果的可靠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检测单位务必要注重这一点。详细来说,在采样期间,水体会受到多方面的干扰,水质也在持续变化,所以就要依据水质的变化规律,恰当地设定采样频次。比如,对于水体中污染杂质波动范围比较大的水体,就应该适当的提升采样频次,缩减两次采样之间的时间,以确保结果拥有较高的准确性。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但是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为了能够保证水质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水质检测的力度。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方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保障水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水琴.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J].北方环境,2019,31(7):180,183.
[2]李伟伟.关于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分析[J].区域治理,2019(11):162.
[3]王嘉榆,黄玮健.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1):148,165.
[4]廖漓文.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探讨[J].地球,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