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莎
陕西省榆林市水利信息与水文勘测中心 陕西省榆林市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项事业发展得到了很大力度推进。与此同时,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现象也随之加重。通过水土保持基础措施建设来不断优化自然水环境、保护自然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治理现状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
人类的持续生存发展离不开山和水,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演变更远远离不开山和水。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的大进程,给我国水资源环境造成了一种严重威胁,水污染排放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给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延缓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长速度。国家开始高度重视水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多项水土保持重大措施。希望通过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深入开展,使水物质资源不足问题尽快得到有效率地缓解,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水资源与生态水环境问题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造成大量水污染、水资源供应短缺等。随着现代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得以深入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广泛推广。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演变特征
自然生态中的环境往往是经过长久性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而自然水资源和自然水环境与我国自然生态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其资源作为我国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在漫长历史时间中不断演变而发展形成的。总体来说,了解近些年我国水资源与流域水环境生态演变趋势特征,可以为我国水污染、水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对不断改善我国自然生态与水环境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1]
二、水土保持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虽然人口数量逐年快速增加,但是各种不可持续再生的天然水资源却已经越来越少,影响到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水资源量的匮乏已经逐渐成为了阻碍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采取更多水土保持相关措施加以保护天然水资源势在必行。通过贯彻落实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在有效遏制减少城市水资源环境污染高发现象的基础的同时,更有效保护好城市水资源,这也是城市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土资源保护工程虽然是一项十分复杂又艰巨的工作[改为工作],但它的宏观意义却很强,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水土资源流失严重问题,同时还能够对水生物资源和水环境健康产生良性保护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相关措施的深入分析研究,能够找到当前最适合我国各地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实施方式,在研究落实相关水土保持相关措施的具体过程中,还能够根据当地的高温降雨气候条件,以及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对相关措施方案进行适当的控制调整,使其中的水土环境保持措施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此外,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研究开展,还有望能够为当前我国各省和地区的天然水土资源保持规划部门工作,提供大量的理论实践研究数据,为日后的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实施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有效加快当前我国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落实步伐,控制我国水土资源流失的增加速度,保护天然水资源。
所谓水资源综合效应也就是指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黄河流域主要水资源的含水量结构变化的直接影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对城区非点源地被污染的水,予以有效的综合处理和有效控制,如此就可以快速吸附或有效过滤和排出水中的各种污染化学物质,使城区地表水和其他地下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本人工作涉及黄河流域,不涉及长江]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1、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旱季土壤侵蚀减少了水量,而汛期则相反。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大部分植被遭到破坏。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坡面截水能力差,地表含水量低,降雨强度远大于土壤的入渗速度,降雨来不及入渗,造成径流和山洪迅速形成,凶猛的洪水夹杂着泥沙倾泻而下,造成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2、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地表土壤裸露,在水蚀作用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池塘、水库和河流。泥沙淤积一方面降低了水库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塌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河床抬高,严重影响泄洪能力,由于泄洪能力差,水位上升,经常出现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3、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的破坏和径流的变化,土壤甚至地质结构都会受到影响。遇暴雨,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引发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仅会毁坏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还会毁坏农田、水库等水利设施。
4、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加,发生频率增加,表土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浊度增大。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残留的农药、化肥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进入水体,增加了水体的面源污染。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越多,水污染越严重,水污染越快。
四、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文的具体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充分了解和看到通过目前采取各种水土保持保护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水资源环境问题,使水资源环境质量得到一个整体性的改善。下面我们就针对我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我国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1、水土保持基础措施建设可以有效使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健康发展
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离不开水资源,农林牧渔业等方面也离不开饮用水资源。但是,由于国家大力支持我国工业用水领域绿色发展,我国水资源不仅受到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由于各种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堆放,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土壤环境中大量的天然水分和植物养分迅速流失,将对农林牧副渔业的正常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有效实施自然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延缓自然水土养分流失的增加速度,保存土壤天然养分中的优质养分,促进农、林、牧、副业关系的更好发展渔业。[2]
2、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发展离不开农田水,严重的农田水土资源流失,不仅会直接造成农作物所需水分子的供给不足,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农作物的所需养分,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田水的产量也会受到很大程度影响。通过深入开展农田水土资源保持治理工作,能够有效保持我国土壤体系中的主要水分的流失,满足我国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基本需求,进而大大增强我国农田的节水抗旱防涝能力。此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有效开展,还能有效保证地下资源水位在正常值使用范围内,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使农作物正常生长。
结束语:虽然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控制问题十分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饮用水资源的正常需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国家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战略,其中主要包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也先后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实施水土资源保持相关政策。通过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自然水土保持管理措施,能够对水资源、水环境条件进行有效改善,使大型河流的蓄水量逐渐充沛,减少小型河流两岸泥沙层的堆积,增加大型水库的稳定储水量,建立和谐的自然水环境。总而言之,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对当前我国推进水资源综合保护管理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为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使人们的生活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侯礼婷.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探究[J].时代农机,2018 , 45 (08) :14
[2]李月,齐实.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小流域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 28 (S2)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