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产业的意义与优势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8期   作者:赵影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党中央针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新要求。

        赵影
        山西财经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党中央针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新要求。这一战略意在更好地解决中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后对农村发展所提出来的新要求。面对目前乡村衰落的现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之首,是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乡村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乡村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组织振兴的前提,发展乡村产业有助于培育自身发展动力,推动乡村内生发展。
1.发展乡村产业的意义
        乡村是我国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意涵下提出振兴乡村,不是不要城镇化,也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激发乡村自身的内在动力,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乡村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根植于乡村,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在乡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只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才能打破乡村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一)农业的贡献
        乡村作为一个空间地域系统,最早作为农产品生产区域而客观存在。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农业被赋予支撑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承担粮食、原材料、劳动力、市场与资金 (包括外汇)等诸多贡献,抑或进一步归纳为产品、市场、要素与外汇功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业生产朝着更加集约化方向发展,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农业产业更加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的经济功能不断凸显。随着行为主体由传统的“经济人理性”向“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农业发展范式也经历了生产主义农业、后生产主义农业到多功能农业的转变过程。
        多功能农业是对传统发展范式忽视乡村空间差异、利益相关者诉求与基层农民利益的一种修正,农业承担食物和纤维生产、可再生资源管理、生态服务、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其意义表现在:第一,在政治层面表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第二,在文化层面表现在为旅游、休闲提供休闲旅游空间,为新业态发展创造空间,在文化教育上陶冶自然情操、了解农业文明、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第三,在社会层面表现在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基本生活和就业保障;第四,在生态层面表现在保护全国土地以及居住环境和保存生物资源,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二)非农业的作用
        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经济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非农化已不限于工业化,还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其它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夯实以种养植为基础的传统第一产业,扩大农产品深加工等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与农业密切关联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仓储、物流,有利于增强乡村农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流通业间的衔接,降低涉农产品交易成本,解决农业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工业经济规模小等问题。同时开拓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潜力巨大的第三产业,激活乡村各类生产要素资源,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加强农业产业内部融合,为乡村产业带来强大生机,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将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入乡村建设全过程,有助于改变农业内部三次产业相互割裂状态,加强乡村产业间的衔接与延伸,有效促进农业多元功能的深度融合,提高乡村产业综合实力,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不均衡问题。
2.发展乡村产业的优势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市场交换源于资源稀缺性。长期以来,在单极化思维的作用下,大众认为乡村的作用是只能为城市提供粮食,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和城市交换的东西。但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市场在城市,而城市未来需求在乡村,连接城乡市场最重要的稀缺品就是乡村生活。

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与新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使得乡村产业的发展具备很大的优势。
        (一)比较优势
        乡村具有城市不具备的乡土文化、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等四大禀赋资源,这是乡村生活方式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
        乡村生活最具有魅力的是乡土文化。源于农耕生产方式、悟道于天地人三才模式而形成的中国乡村文化,是以天为神、以土为根、以阴阳为道、以刚柔为用、以仁义为伦理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文化,这种文化是滋养中华文明的第一营养。正是源于这种文化形成了中国乡村特有的四种生活内涵:即信仰生活、道德生活、互助生活、文化生活。
        使乡村生活未来能够领先城市走向生态化的第二个优势是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普惠式、分布式新能源。这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惠顾的是乡村。如果乡村能够综合利用沼气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未来乡村能够做到能源的自给自足,比城市更能优先进入低碳、生态生活新时代。
        在生态文明时代,惠顾乡村的不仅仅是用之不尽的太阳能,还有可再生的绿水青山资源,这是乡村未来发展绿色经济最大的自然资本。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生态自然资源80%以上在乡村,这是乡村未来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
        乡村拥有的第四个禀赋优势是城市没有的社会资本。这是乡村特有源于熟人社会形成的亲情互助关系的资源,这种社会资源既是乡村物质财富生产的重要资本,也是乡村互助利他生活的重要财富。
        (二)后发优势
        新时代下,由于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乡村新业态层出不穷,使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借助后发优势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以规模农业、特色农业、专用农业为“融合点”,以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延伸拓展为“融合线”,以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为“融合面”,以大中小产业化联合体为“融合体”,融合主体不断壮大,融合业态丰富多样,融合模式持续创新,融合机制更加多元。
        各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多业态发展:“农业 +”林牧渔,培育综合种养等循环型农业;“农业 +”加工流通,培育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延伸型农业;“农业 +”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培育创意农业、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 ;“农业 +”信息产业,培育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
3.结论与启示
        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是破解乡村经济恶性循环发展的关键,也是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内部发展不充分的现实落脚点。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形成产业门类合理布局、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内生动力充分激发、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的产业体系,建立与城镇产业科学分工、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01):6-11.
[2]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3]曾衍德.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五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J].农村工作通讯,2019(05):34-36.
[4]韩长赋.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19(04):19-23.
[5]陈秧分,刘玉,李裕瑞.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J].地理研究,2019,38(03):632-642.
[6]王睦欣,庞德良.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其推进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9(12):116-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