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蒋艳红
[导读] 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中学生所处的阶段特殊,其心理压力较大,思想和心理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针对高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城西中学 蒋艳红   541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中学生所处的阶段特殊,其心理压力较大,思想和心理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针对高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引言
        高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其认知、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升学乃至就业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环境,学生在心理层面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压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着重分析当前高中生心理教育现状,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原因。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开展面向班级整体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要深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和心理状况,可以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便于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有助于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与完善
        现阶段的高中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人过度的关爱中,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心理脆弱,承担能力不足。而且从小学到中学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都相对缺失,从而导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而通过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引导,使正处于健全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心理素质的建设,实现心理健康的健全与完善。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加强引导和有效塑造高中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将人的综合素质与行为融入到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需要有效挖掘高中生身上的优点、加强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规范高中生的日常行为,并结合这些内容对高中生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积极心理学的一大贡献是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在心理学中应该注重挖掘人的优点、探究人的美德、强调人的积极面等。高中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面对很大的课业压力,以此教师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积极心理的引导、有效塑造高中生的积极人格。



        例如,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都应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单独问询、运用调查问卷、询问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方式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具体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比如指导学生如何排除干扰、如何缓解学习压力、如何做到有紧有松、如何高效率的学习等;在生活方面,相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真诚、友善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同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勇敢的态度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在情感方面,相关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单独沟通,运用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情感问题。
        (二)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
        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这是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开端,也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开始考虑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对自我会有更多的思考与解读。基于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态度,将良好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加健康向上。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也是化解学生内心疑问的开端。
        比如在教学“正确认识自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敢于评判自己。在高中阶段,学生或多或少地在心理健康上会存在一些小问题,学生要敢于发现,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一些有效的自省方法,并鼓励有较为明显的困惑的学生和教师私下一对一进行沟通。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问题的合理解决,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有益的心理辅导。
       (三)形成与建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
        教师自身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恰当的教育理念,这是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事实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中学没有为学生设立心理咨询室,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负责人专业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不足。而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者甚至有一些非常陈旧的观念,学生来咨询的时候,很多烦恼和疑惑都没有引导他们去处理。这不仅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误解,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首先要形成和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负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要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素养和背景知识,教育观念要科学合理。只有这样,积极的价值观才能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发挥出来。
        学校在构建合理的心理教育理念时,要不断更新一些旧的认知。比如,高中心理教育不应该以“健康”或“不健康”为重点,而应该以人文教育为重点,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保证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高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需要团结所有高中教师共同开展教学,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合理构建。只有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实施方法,才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应抓住每一个能给学生带来指导和启发的机会,结合各种有效的过程,渗透对学生的良好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实施。。
        结束语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学校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等先进理论,遵循高中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构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高中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高考,2020(24):59.
[2]葛芬芬.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探究[J].新智慧,2019(36):107.
[3]王标.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8(06):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