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林文荣
[导读] 史料实证是指研究者根据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证,运用现存的有效可信的史料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作用在于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能依据课题搜集、整理史料,从相关的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 林文荣 535399

摘要:史料实证是指研究者根据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论证,运用现存的有效可信的史料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作用在于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能依据课题搜集、整理史料,从相关的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引言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学科品质和关键能力,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主要依据和载体,是学习历史和得出历史认识的主要方法。赵亚夫教授指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操部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一、精选史料辅助教学,引发史料实证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正如陶行知所讲“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史料实证兴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特点,新鲜的、有趣的史料素材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史料实证兴趣。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生动活泼、新鲜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史料素材,以便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有效激活学生史料实证兴趣。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史料素材不够饱满,难以有效引发学生史料分析意识。有鉴于此,教师应合理拓展和丰富史料素材,使史料素材的新鲜感、多元化得以增强,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开展高中历史必修1《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史料素材,推动学生“神入”历史情境,引发史料实证兴趣。接着,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史料开展实证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历史的证据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比互证的方法,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所获资料的真实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而更好的发展史料实证素养。
        二、结合有效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合作
        在进行历史史料实证意识培养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掌握了一些历史史料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于在史料选择和史料分析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施以援手,适当就史料提出问题,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接下来教学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述《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教师询问学生:大家认为戊戌变法如果没有守旧派阻拦,那么是否会成功?学生一些持反对意见一些持赞成意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借助史料进行分析,通过合作查阅史料,我发现,维新派的主张是将中国的西藏、新疆等地区卖掉,原因是“地在偏远,人迹罕至”换取变法资金,引伊藤博文进中国,主持变法。同时通过查阅资料我还发现在1890年光绪皇帝15岁的时候,慈禧已经交了权力,而且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因为维新派太幼稚,太理想化,甚至想围园杀后,才被铲除。教师还可以结合史料向学生讲述所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以及“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出处,通过史料探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三、树立史料实证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借助史料辨析、实证历史真相,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历史具有复杂性、反复性,虽然历史是沿着时间线向前不断推进的,但是许多历史现象会反复出现,如农民起义、战争与改革等,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史料实证教学理念,用史料展开教学,挖掘史料中隐藏的信息,找到事件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为学生学习历史铺设一条正确的道路。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美国侵华史》中美国公使向国务院的报告、孙中山的“太平天国论”等史料用到课堂教学中。其中,美国公使在报告中说:“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这个教会几乎完全由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他们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入骨髓。天王兄弟及其教众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后,是不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的,所以有必要对他们采取措施。”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不可能成功,因为它不外交,大家都想做皇帝,所以一班人马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帝位,闭起城来自相残杀,这是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史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美国公使对太平天国持什么态度?美国是如何对待太平军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失败?这样结合史料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内斗、反动势力的围剿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关联性和必然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下也不能放松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需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选择更加精准、真实的资料进行教学,坚持历史的唯物观点,构建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69-70.
[2]黎军.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51-52.
[3]张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8(35):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