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范贤琼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范贤琼
[导读]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为了促进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否则容易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形成厌恶情绪。毕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自学意识,关注社会发展、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具有探究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当革新授课方式,积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基于此,对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中学 范贤琼   657212

摘要: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为了促进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否则容易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形成厌恶情绪。毕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自学意识,关注社会发展、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具有探究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当革新授课方式,积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如何切实地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苦苦探寻的问题。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则为教师在茫茫黑夜中点燃了一盏明灯,让数学教学改革更有方向,让高效课堂的建构也更加明确。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打造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意义
        新课改更加关注教学相长问题。随着新型教育理念与授课方式的涌现,不同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构建高效课堂,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学任务与方向,需要教师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助力他们统计观念、空间意识、几何认识等学科素养的和谐发展。同时应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特点、知识理解等有机融合,进而让教学工作开展更具适宜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加强师生双方之间的互动,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中形成数学认识,拥有数学思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注重概念教学,完成抽象认知
        数学基础概念是数学学科当中的支柱,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内容,当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数学概念后,能够建立自身的数学抽象素养,从而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生活当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方式。同时,数学基础概念也是贯穿于数学学科始终的内容,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时,应当切实地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在数学学科中的核心位置,从而在对学生进行概念的有效讲解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素养,满足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需要。例如,在《图形的相似》中,本节课的主要概念是“相似图形”等。教师使用PPT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从而不自觉地走入相似的世界之中。之后,在学生观察了这些具有相似性的图形后,教师询问学生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逐步讲述自己对相似的认识。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结合之前的观察总结相似图形的特征,继而明确地认识到什么是相似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等多种方式,接触到相似图形的特征及其基本概念,从而完成从实际问题转变到数学抽象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二)跳出题海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研究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做题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举一反三,避免“题海”,而真正通过经典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会做题、有思路,而不是靠着“题海”积累做题经验。学到脑子里的才是自己的,能讲出来才是学会了。教师可以在一些课程开展过程中积极打造“翻转课堂”新模式,让学生通过网课课下自学,在课堂上小组反馈讨论,自己上台讲出来。这一过程能整合学生的既学知识,还能发现新知识,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索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式引导,能令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会学习,学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探究式教学流程开展教学,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进行分析。(1)提出问题,布置小组作业: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关系,并用多种方法验证。(2)小组探究。小组成员通过看书、查阅资料,自主尝试三角形内角和的判定。(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例如拼折法、测量法、做辅助线等。(4)教师纠正总结。教师进行引导,说明不同方法的优劣性,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对学生进行启发。(5)小组发言。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自主讨论,小组分析怎么解决数学问题最合适。(6)当堂训练。教师在做好课堂总结以后,可以通过经典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
        (三)引入小组合作,助力智慧碰撞
        因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发展具有不平衡特征,在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毕竟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逐一辅导、关注到每位学生。实施分组教学,有助于生生之间创新想法、优质学习经验的共享。例如,在“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当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等基础性概念后,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方式。应重点帮扶学困生,使其跟上小组探讨进度,巧妙地化解班级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基于时代发展和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水平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其重要的实施途径就是文化课。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非常关键,其能成为中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教师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指标衡定,可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19(33):22-23.
[2]周镠.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2019(11):211.
[3]赵慧.初中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J].中华少年,2019(32):155+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