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身心健康且具终身体育意识的阳光少年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鄢碧静
[导读] “教育以育人为本”,通过对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的思索,并结合体育教学新探索,让体育意识润无声、体育精神潜默化、体育能力细引导,真正让体育教育从传统的被动式技能教育向育人、育德、育才的新型素养教育的转型。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  鄢碧静  410000

【摘要】“教育以育人为本”,通过对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的思索,并结合体育教学新探索,让体育意识润无声、体育精神潜默化、体育能力细引导真正让体育教育从传统的被动式技能教育向育人、育德、育才的新型素养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核心素养;终身体育;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能力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及综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学校之间的教育差异化越来越小。而在升学成绩成为主旋律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家长更愿意让青少年学生把时间与精力聚焦在文化教育及特长能力提升上。同时随着大众化电子产品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的广泛渗透与普及,同时其中精彩纷呈的游戏及视频等娱乐内容更是填充了学生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多种原因合力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身型偏胖、身体素质偏弱、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体育运动能力偏差、团体协作能力缺失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探索体育育人、育德、育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培育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意识、精神、能力上的核心素养,支撑青少年“热爱自主运动、促进文化学习;体育强健身心、强调团体意识”。
        一、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教育以育人为本”,体育教育更是如此。多年的体育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证明,体育教师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体育核心素养:通过科学的方法、趣味的形式、现代的手段,培育少年朋友良好的持续自主体育意识,拼搏坚持合作互助的体育精神与荣辱不惊的体育气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挖掘终身相伴的科学化体育能力。真正让体育教育从传统的被动式技能教育向育人、育德、育才的新型素养教育的转型。
        二、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养成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强于聪明的头脑、丰腴的知识;强于强壮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强于拼搏到底、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强于自主化学习、自我化修正的自动提升意识。无论是体魄、意志品质、还是团队精神、提升意识这些都与体育教育密不可分。通过从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能力、体育教学来探索与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品质提升,从而达到体育育人、育德、育才的强少年目的。
        1.体育意识润无声
        “体育之利利于强身健体、体育之利利于富含乐趣、体育之利利于放松休息、体育之利利于展现魅力”。自主化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非常关键,体育教育要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青少年意识到体育的这多重作用,让青少年从小就培养起主动、积极参与到日常体育运动中来的意识与习惯,并持续掌握几项可伴终身的运动技能;要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展示体育、爱上体育。
        2.体育精神潜默化
        体育的魅力在于“挑战极限、拼搏到底、坚持不懈、团结互助、荣辱不惊”的精神。


体育教育需要立足通过体育活动开展让青少年朋友们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炼就青少年坚韧的意志与拼博的精神,遇到困难时迎难而止、不畏艰辛、不辞辛苦、挑战极限、坚持到底。
        植入青少年协作能力及团体意识,让日常体育活动中不自觉的培养“讲配合、重合作、共进退、乐分享”的集体荣誉感与主人翁大局观意识,团体意识越早学习越有利。
        奠定青少年朋友的竞技体育基础与荣辱不惊的平常心。通过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让所有青少年朋友有意识、有方法、有能力、有实力、有对抗、有比赛的去参与到日常的竞技体育活动中去;同时通过竞技体育的参与培养青少年朋友正确面对得失心与挫败感,胜不骄、败不馁,带着进取心做好充分准备,追求下一次的进步与提升。
        3.体育能力细引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运动是个终身活动,除了培育青少年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青少年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挖掘终身相伴的科学化体育能力。
        主要是培养青少年科学运动、合理热身的理论常识及各项体育运动的技巧及自我学习、自我修正、持续提升的能力,让青少年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有体育活动为伴,可自主排解学习与工作压力,充分放松身心,保障身心的健康成长。
        4.体育教学新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做新时代的老师。通过对现代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方式及与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串联研究及自主性的新流程、新内容、新形式的探索,摸索出一套丰富日常教学形式、加强日常教学质量、提高日常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让科学技术形成体育教育事业的第一生产力。
        教学形式自主化:为了丰富体育教学形式、提高体育教学兴趣、加强体育教学效率,通过深入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在传统宏课堂的基础上引入生动有趣的微课程,并通过相关环节自主设计及串联,从而形成一整套的“宏微课堂互补协同”体育教学“七步法”体系,共分为:微课设计、学生预习、作业提交、线上审阅、差异施教、闭环反馈、效果存档这七步。
        教学内容大数据化:教学内容要讲究实时性、趣味性、通用性,在互关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海量的家长及青少年、社会当前体育运动关注的热点项目、热点内容、热点需求、具体特点;再通过体育方面专家、学者的集中优势分析对大数据采集分析出来的这些体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与论证,形成一个“大纲集中、内容自主”的动态的课题库,并结合自主化教学形式如微课常设计,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及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2]林崇德,《21世纪发展核心素养研究》,2016年3月第1版
[3]鄢碧静,论文《拥抱微课堂,打造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教学新体系》, 2017年11月发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