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0期   作者:孙浩
[导读]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绩效好、劳动力需求少、资源消耗较低以及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减少等优势,符合国家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得到政府大力推广。
        孙浩
        320882198609260013
        摘要: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绩效好、劳动力需求少、资源消耗较低以及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减少等优势,符合国家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得到政府大力推广。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存在从业人员水平较低、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管理绩效较差等问题,给项目质量带来极大挑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不同构件,在工厂进行构件的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拼装,完成建筑施工。和传统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捷、无污染、成本低等优势,但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管理影响因素较多,难以有效控制,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益,需加强管理。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提升建筑质量
装配式可以提高设计的精细化、协同化,由此会提高设计质量和建筑品质。装配式可以提高建筑精度。PC构件的精度远大于现浇构件,预制构件的高精度会带动现场后浇混凝土部分精度的提高。PC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环节的质量远高于现场浇筑混凝土质量。PC构件为工厂化生产,质量检查和控制更容易,可以更少的避免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1.2节约材料
减少模具材料消耗,特别是减少木模的消耗。如PC叠合板,工厂仅需模台和边模,模台和模数化的边模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故可以比较大的程度减少模具的消耗。PC构件表面光洁平整,可以做到清水混凝土要求,故可取消找平层和抹灰层。装配式建筑不能随意开槽凿洞,所有线管点位一次性在PC构件预留,可以减少后期装修的开槽凿洞。
二、装配式建筑质量
        目前,对传统建筑项目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筑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使用与居住的要求,但装配式建筑不但需要关注对建筑产品使用和居住的要求,还要重点关心对其生产的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质量。当前,关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品质性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建筑实物结构稳定可靠,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适用性的建筑即被定义为建筑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指在装配式建筑制作时,确保人员安全、项目进度、环境影响范围等要求。
三、质量风险的形成
        3.1装配式构件连接问题
        装配式建筑构件往往在同一截面进行100%连接,如预制竖向构件的灌浆套筒连接。灌浆完成后,也无法进行连接的实体检验,只能从灌浆的饱满度,以及单个灌浆套管的拉拔试验判断是否合格。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故对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均要求较高。
        3.2结构设计问题
        目前外围护墙基本为PC隔墙为主,PC隔墙与现浇混凝土完全浇筑一体。而结构设计中,PC隔墙一般作为附加荷载输入,结构周期折减系数比传统的砌块墙适当多折减一点。PC隔墙对主体和边上构件的影响无法准确在计算模型中体现,对主体结构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3经济成本较高
        就装配式建筑来讲,其有很多显著的优势,然而也攒在一些缺陷。比如装配式建筑发展也必须要将得到足够的国家资金,必须要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然而其资金建筑成本相当高,这些就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稳定进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分工不科学的情况,不管是其内部监管还是外部监管,都不够公开透明化,这些必定在无形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同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尚未形成,导致早期研发以及后期应用操作很难顺利进行,不能合理调配经济利润,自然就会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


        3.4协同因素
        和传统建筑施工不同,装配式建筑的工序划分与岗位配置更为精细,需设计、加工、施工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了工程协同管理难度。就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协同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协同管理意识,未在施工现场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各个工序的设计、加工、施工、验收及管理等环节脱节,易使现场出现管理混乱问题。
四、装配式建筑的风险评价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由相互影响的多重风险构成,且在实际施工中各风险因素难以识别,人为影响较大。各风险因素之间关系较模糊,各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是动态变化,无法精准确定影响程度。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特性的分析,发现大多数风险表现较为隐晦、模糊。同时干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多,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本文选用熵权法与模糊评价法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评价模型,主观与客观结合、定性与定量共同作用,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等级。采用熵权法进行数值化分析进行风险因素归类,结合模糊分析进行修正,使其更为客观。
五、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5.1深化设计
        设计方案是最先展现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应用BIM技术的环节,这一技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深化设计效果,保证在实际应用设计方案时具备实用性与可行性,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提高项目管理效率。BIM技术应用的在深化设计过程中能很好地完成检查分析所有装配式建筑构件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利用碰撞检测以及虚拟施工等手段,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部分不合理问题展开全面分析,进而修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后期工程出现变更。项目管理人员在这一个环节中,要充分利用BIM平台和设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相配合,完成解析设计方案,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5.2深入探究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
        当前,我国很少有学者研究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而且研究项目数量较少,这样就容易造成我国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发展不能与时俱进,依旧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有关部门来讲,应该重点推广宣传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学习中,可以从国家不断引入先进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技术,服务于我国建筑行业。在全新的领域中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而且在很多研究上都相当突出,主要包括收缩以及热力功能等等。
        5.3创新管理理念
        为保障各个工序与单位的协调配合,案例工程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工程工期、安装时间等因素,以倒排方式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并结合工程施工要求,事前设定加工周期长的设备的技术参数,如电梯、锅炉、舞台机械等,提高生产加工因素管控效果,保障设备、材料按期进场,实现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工厂构件生产与现场构件拼装的同步进行,强化进度管理成效,使案例工程按期完工。
结束语:
当前建筑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只有把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技术摆在突出的地位,善于应用这项技术,才能保证顺利完工,使装配式建筑有较高的质量。该项技术在未来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和了解这项技术,对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潜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该门技术应用的方法,才能推动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虹.装配式建筑经济优势分析保证施工质量[J].现代企业,2020(09):75-76.
[2]阳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科技,2020(17):75-76.
[3]丁彦,田元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09):80-84.
[4]朱飞.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四川水泥,2019(07):238.
[5]金大鑫.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17.
        [6]陈云.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四川水泥,2018(11):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