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陈怡我 、彭柳、 吴文韬、 肖培
[导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了解到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军民融合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并基于其现行的培养方案展开思考,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两条路径。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  陈怡我 、彭柳、 吴文韬、 肖培    610039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了解到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军民融合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并基于其现行的培养方案展开思考,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两条路径。
关键词:军民融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一、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军民融合的现状
        据《2020-2025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了解到,目前世界军民融合呈现出全方位、全要素发展态势。《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对于加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换挡和结构调整的新时期、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军民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动力,而人才又作为重中之重,高校也就义务反顾的承担起立他们应有的责任。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军民融合,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很多学习细则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各方努力共同完善。而本文主要以西华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路径。
        二、基于服务于军民融合的现行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思考
        军民融合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要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来说,是需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让以前的军企、央企从被动的“输血”变为主动的“造血”,与民营企业相互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但是由于我国军民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内外企业、研发机构、政府、高校等多元行为主体的交互过程,是资金,人才,技术等个各方因素相互整合作用后的共同结果。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军民融合创新协同过程中只有人才兴才能科技兴,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路径值得我们思考。
        三、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视角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的路径
        (一)增强多方合作,开设特色课程
        1.加强政府、企业、研究院与学校合作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者的作用,履行监督责任和服务义务,推进拓展校企、校研合作并加强智库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联合推进功能。


同时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才培养方主动通过了解成都市及周边区县的军民融合示范区,针对人才培养需求,对接相应的示范区企业或研究所,加强实习实践或教师骨干交流等活动,培养高校大学生和师资队伍在军民融合方面的创新能力,促进成都市普通高校“军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样的创新协同合作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学科,还适用于其他工科类专业。
        2.提升课程特色建设
        高校很多专业与军事、国防密切相关,如管理类、材料类、机械类等学科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可直接服务与军民融合。以西华大学为例,西华大学曾经就开设过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实践课,通过理论和实践让同学们体验军旅生活和学习军事理论。而现今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不断深化这种课程体系改革,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计划与军民融合结合,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输入更多立场坚定的创新人才。同时不断加强建设军民融合反哺学科专业的发展,让两者相互作用建设课程体系特色,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位一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二)增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政治立场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国人思想备受影响、有利不利的思想言论充斥在人们的脑海。让思想政治教育为军民融合服务深受挑战,所以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为军民融合服务贯穿于思政课堂中,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让其成为一个拥有极强民族自信心和政治立场的高校大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纪律、遵法律、知国防、爱团结的新时代建设者。
        三、总结
        军民融合与高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军民融合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技术转移阵地、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则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关键的人才资源、科技生产力和创新动力保障。高等教育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军民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参与,创新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高校、研究所、企业等不同社会团体的培养。本研究契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将思想、理论、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军民融合服务,充分挖掘高校师生的创新潜力,促进高校与国防军事深度融合,为国防事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更新,崔爱平,刘志遥.预备役教育视角下高等教育“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18):82-83.
[2]许桂云,柳光利,李园奇.军民融合模式下职业本科院校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6):108-109.
[3]唐爽,景刚,王宇.基于军民融合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124-125.
[4]曹鸿飞,何西凤,陈晨.试论军民融合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J].法制与社会,2020(18):247-248.
作者信息:
陈怡我(1991-),女,汉,四川成都,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彭柳(1992-),女,汉,四川彭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商管理。
吴文韬(1999-),男,汉,四川仁寿,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肖培(1999-),女,汉,重庆,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项目课题:西华大学课题“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军民融合路径研究——基于西华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项目编号:JMRH2019-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