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杨登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锤炼中,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

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党校  杨登  410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锤炼中,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近年来,各地党政机关也开展了各种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一些地方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模式,但在群众路线工作上我们仍然有很多观念和方法尚待完善。
        一、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一)群众路线是历史发展给出的必然选择
        秦朝的铁腕酷刑没有能镇住百姓追求自由平等的心,陈胜吴广登高一呼,顷刻间聚集百万民众,引出天下群雄四起,致使大秦王朝三世而亡。古之开国明君无不祭出为民请命的大旗,想方设法获取民心,最终成就大业。满清入关时八旗总兵力不到十五万,相对于汉人而言无异于小蛇吞象但清王朝用了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诫君王子孙,终成就了康乾盛世。
        孙中山先生一句“天下为公”,唤醒沉睡的雄狮,燃起民主革命之火,可惜后继的国民党人没能坚持三民主义,背弃了国父立国初衷。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生存下来,一点点壮大,完全得益于其正确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于群众支持下发展壮大。
        早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就第一次明确提出群众路线,之后将这一路线发展成为党的核心路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群众路线,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他们的疾苦,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站稳了脚,立正了身。国共重庆谈判时期,蒋介石自持实力远远强过共产党,拒绝与共产党联合执政。然而不过三年的时间,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就湮灭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之汪洋大海。正如淮海战役后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给我们推出来的胜利”。可见人民的支持在解放战中占据了决定性作用。
        历史清晰告诫我们,任何背离了人民群众的王朝都无一例外的覆灭而新王朝(政治力量)的兴起无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而建立。一个王朝的生命力不在于他的武力多么强大,其根本在于能否得民心。
        (二)群众路线是当今各国民主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概念:“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国家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追求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是共产党执政中国需要完成的最根本的任务。
        “民主、自由、平等”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听取民众声音、谋求民众福祉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必修功课,否则将迟早会出现社会动荡、民族撕裂。萨达姆在伊拉克统治的颠覆、卡扎菲在利比亚独裁垮台,虽然有外力的介入,究其根本原因是脱离了广大群众,没有真正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更没有得到广泛的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
        (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做出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党,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不为人民群众办事,不谋求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不是共产党。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抗日战争中生存并逐渐壮大起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在实力悬殊的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政府;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多次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致胜法宝。
        二、厘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正在崛起,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成就震撼了世界,中国正以饱满的自信心向世界强国行列挺进。在陶醉于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在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在主观方面,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和行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让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沾沾自喜,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身份,背离了党的宗旨。一些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上认识不够,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不高,甚至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他们普遍享受当官的感觉,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没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逐渐背离了群众,当起了官老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很多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评价。更有甚者,一些党员干部以公权谋私利,玩忽职守,贪污腐化,致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政府的公信力收到冲击。
        社会有一些关于党群干群关系的民谣,例如,“五六十年代是雨水关系,八十年代是油水关系,九十年代以后是水火关系”;当然这些民谣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它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民谣反映的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部不联系群众,不问群众疾苦,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早年,长沙县某乡镇爆发上万群众围攻镇政府和派出所的群体事件,起因源于政府未向群众说明就要在当地方圆数十里居民的水源地建医疗垃圾处理站,群众自发维权抵制,镇政府干部居然指使派出所关押牵头的几个村民组长,造成恶劣影响。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案列也都暴露出紧张的干群关系,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不到位积累了民怨,又未及时予以疏导和解决。
        另有一些党员干部将群众工作当做政绩工程的秀场,搞运动式的群众活动,在群众工作中流于形式,走过场,不是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实事。这些所谓的政绩工程造成资源浪费,给老百姓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一些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无视群众的利益和尊严,与民争利,侵害民权,粗暴执法,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其中屡见于各地的城管粗暴执法和强拆就是典型代表。一些地方政府在遇到利益集团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没有站在人民群众这边,更没有坚定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对政府产生了距离感,甚至站到了对立面。
        (二)在客观方面,法律和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给人有机可乘
        多年以来,我党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有若干制度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也有许多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条款。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以享有特权为荣,以奢华浪费为乐,罔顾党纪国法。而对这些人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党员干部在考核、任用时,没有更多听取群众意见,或者走过场,对党员干部是否心系群众缺乏有效评价和监督机制。



        一些地方创新了一些群众工作举措,也解决了一些群众头痛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将这些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甚至还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三、确立制度保障,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细致做好群众工作
        (一)树立法治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群众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搞好群众工作,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首要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无外乎安全生存和健康生活,要用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国家管理方式,即便当前法律体系不够完备,只要本着法治理想不断修改完善,终能做到公平正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
        “刑不上大夫”和“有钱、有权便可逍遥法外”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将致使普通大众感觉社会不公,心生不满,乃至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法可依是前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完善司法体系,建立法治国家,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遏制任何妨碍司法公正行为,让每一个人获得保障,这是群众工作的正道。反之,撇开法治建设谈群众工作必将走入形式主义的死胡同。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机制,狠抓群众工作制度的落实
        党中央关于群众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原则,但这些要求还需要细化成为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能直接操作的细则。这些细则的实施还需要配套一定的监督机制,而引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就是最佳方式。
        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方式,能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信息,为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保障。日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方兴未艾的“一线工作法”模式,都是各地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成果。
        长沙市岳麓区的“三服务”一线工作法是在总结、借鉴全国各地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基层上提出的一项社会管理机制。“三服务”一线工作法,即:组织领导干部定人、定点、定时,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组织、服务项目企业、服务人民群众。按照定点、定人、定时的要求,岳麓区将辖区166个社区(村)划分成580个网格,然后将该区副科以上实职干部“一对一”定点安排到网格,且一定三年,干部职务变动但职责不变。同时,确定每月28日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驻点日,当天原则上不召开全区性会议,不安排其他公务活动网格联点干部在网格接待点听取群众反映问题诉求等。这种机制将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将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为服务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必定有效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为广大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一项社会管理制度,或者说群众工作制度,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都是白搭,在群众看来,那就是政府官员在唱大戏,在糊弄老百姓。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最直接、最真实,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能经得起监督,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的监督。公开党员干部的财产、社会关系,公开党政机关的经费开支和干部考核,公开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以此消除人民群众心中的疑惑。敢于“露底”的政府才能被人民群众完全信任和接纳。
        当然,任何一项好的制度还贵在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也只有长期坚持,才可能赢得居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构较为精简,但社会秩序井然。一方面得益于居民的高素质,另一方面民主意识到位,居民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使得社会管理成本大为降低。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让全国人民直选国家领导人还有比较大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不断推动民主进程,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机会。
        当前我们可以做的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从规范村和社区干部直选开始,培育群众理性的民主意识。这种基层民主的推行势必催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他们的话语权,减少基层矛盾,降低社会维稳成本。适当时候,我们还可以尝试将基层民主往上推进到街道和乡镇一级,让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主导街道、乡镇的发展。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群众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理性议事的能力,这种能力也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有意培植。
        (四)加强民生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其增长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一致,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已满70多年,于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民生,全面地改善人民生活。也只有发展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保障,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1949年2月1日,蒋介石在故乡溪口写道:“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已晚也。”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我们要引以为鉴,民生即民心。
        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是关心弱势群体,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帮助困难群体,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同时,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善民生的根本意义是主动化解民怨,解决社会重点问题,是群众工作重要举措。
        (五)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群众工作
        有制度,有要求,人的主观意愿也是重要一环。我们党历来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路线观念,对克服困难做好当前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通过改变机关干部作风,重塑人民公仆形象,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新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
       时代不断发展,群众工作也将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当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式的群众工作方法,高瞻远瞩地铺排群众路线工作。牢记历史教训,不忘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着想,这是我们党能赢得民心长期执政的前提,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谨记这一点。
        总而言之,得民心者得天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