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第二小学 范凯利 514500
摘要:常听大家说,当小学老师很累,当小学班主任更累。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健全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助管理,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养成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养成教育
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简单直白的一句话道破了教育的内涵,就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人为塑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这个阶段是学生各项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有效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我行为,有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也会稳步上升。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养成教育的重任很大部分由班主任来承担,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有利于班主任制订每个学生的养成教育策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所谓“百家米养百家人”,每个人的成长受到遗传、环境及教育因素的影响,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明显,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养成教育时,采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班上有部分学生比较调皮,没有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若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策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进行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以德育人,“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可以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思想,构建养成教育目标体系,研发卓越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开展五项实践课程,让学生兴趣盎然;传统文化研修课程,让学生知书明礼;节点活动课程,点燃学生梦想;每日写字课程,让学生修身养性;卓越口才课程,让学生自信阳光。学校以“每月一事”为抓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筛选出能真正让儿童终身受用的核心习惯,形成“三位一体”的习惯养成基础纲目,即良好的学习习惯——好读书、会写字、善思考,良好的生活习惯——爱运动、讲卫生、守秩序良好的礼仪习惯——会尊重、讲诚信、懂感恩。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学校非常关注教职工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学校成立了教师乐团,开设教师书法、朗读、国画培训等课程,请专业人员为教师授课,丰富教师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让教师习得技能;学校关心教职工心灵慰藉和学习提升,开展“阅读悦美”“师生同读一本书”“最美朗读者”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学校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发现,坚持开展“每月一随笔”“每周一叙事”等活动,培养教师阅读、研究、反思三大习惯;学校推动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组织教师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并制定目标,每天公示每个团队的学习平均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表彰,促进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班主任需要从日常小事抓起,将一些小事当成教育素材。单纯的批评说教虽然能起到教育效果,但事例分析法更能让学生灵魂深处受到震撼,促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班主任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利用一些事例,帮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家校合作,“养成”优秀家长
学校应强化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开展“品味书香”、优秀家长表彰、书香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努力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与互动,培养家长的参与习惯、阅读习惯、沟通能力。学校利用家长资源,让学生聆听“窗外声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家长分享课”“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努力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开阔打开一扇窗。学校重视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广大家长中的影响示范及参与管理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展开养成教育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年龄认知特征,只有符合年龄认知特征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养成教育的时候也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来进行,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7—12岁,根据心理学对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研究,他们的思维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养成教育时,班主任经过筛选,可以选择符合他们思维特征的教育方法。
(四)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挖掘学生的自主潜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潜力班主任要想让学生自主管理,就要把握好自我参与度。班主任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独立地管理。班主任还应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习惯,逐步提高创造潜力。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管理有章可循;依据班规建立一套学生自查自纠、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保证学生的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积极进行养成教育,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严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2019(36):90.
[2]马海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散文百家,2019(10):113.
[3]叶锦梅.小学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如何有效结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