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川善书的发扬和意义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吴君
[导读] 每逢假期,我总会去孝感汉川乡下看望父母。进村不久,耳畔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似曾相识,却又恍如隔世。“鸦雀有反哺意,何况大舜;羊也有跪乳恩,古书所云……”一字一板、满腔幽怨的说唱中,熊乃国、许国平等4名艺人,把《孝子大舜》的故事动情演绎。我循声走去,在一户搭着蓝色雨棚的民宅前,看见着长衫的艺人正在红色方台上宣讲善书,感慨听着善书已有三十余年光景。

孝感广播电视台  吴君

        每逢假期,我总会去孝感汉川乡下看望父母。进村不久,耳畔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似曾相识,却又恍如隔世。“鸦雀有反哺意,何况大舜;羊也有跪乳恩,古书所云……”一字一板、满腔幽怨的说唱中,熊乃国、许国平等4名艺人,把《孝子大舜》的故事动情演绎。我循声走去,在一户搭着蓝色雨棚的民宅前,看见着长衫的艺人正在红色方台上宣讲善书,感慨听着善书已有三十余年光景。
        台上一张桌、一把扇、一醒目、两话筒, 几个人轮番讲唱。通过紧凑精彩的情节和传神到位的表现,完美展现了汉川善书“正派、雅致、动听、感人、完整”的艺术特点和“脸生色、目生光、舌生花、口生香”的表演精髓,台下30多人洗耳静听,时而鼓掌,时而落泪。
        声音渺渺,伤人心弦:汉川善书,这一国家级“非遗”,怎样才能不成为绝响?
        善书在清朝乾隆年间形成“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起初为传诵皇帝的“最高指示”,逐步演变成宣讲“十全大善”。从皇家专享到民间传唱,从北方源头向南方扩散,在鼎盛、发展、衰落的线路中,善书走过近300个春秋。因艺人惯用“未开言来,泪流满面”开场,故民间戏称其为“未开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川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故又有“汉川善书”之称。善书通常以一人主讲、多人应答的形式演出。有“主案”与“宣词”之分,主案重说讲,宣词说兼唱,其表演程式分“宣”“讲”“答”“对”四项,多以劝善祈福、匡扶正义为主题。主案自始至终说讲故事,宣词则随主案人诠释故事情节,分扮各种角色上场。历史上,汉川艺人将积善阴德的理念,融入当地楚剧当中,形成大宣腔、小宣腔、欢乐腔、怒斥腔等13种表现形式。在宣讲过程中,通过宣、讲、答、对等活灵活现表现故事情节,受到群众欢迎。在周边善书逐步消亡的时候,汉川善书一脉独存,并一骑绝尘,与黄陂花鼓,阳逻高跷一起被誉为“湖北三盛”。80年代中后期,汉川马口、南河一带说书最盛,那里水陆便利,商业繁荣,人气集聚。马口搬运站职工刘德谦创作的《比首案》、《飞歌案》、《双团圆》等名篇,写的都是些破案经历,折射那个时代的印记。那时,汉川马口名气很大的说书人王海元,在白天宣讲过后,晚上点起火把讲夜场,“底下黑压压一片,汉口、汉阳、仙桃等各地近万人来听书。”王远爱见证过善书的辉煌。



        “汉川善书”书目达300多部,唱腔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特色,目前尚存的曲牌有13首。
        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电视的兴起和普及,善书渐渐衰落。艺人宣讲善书,一个故事要讲3到4场,每场3—4个小时;唱腔以哭腔为主,渲染悲凉氛围;宣讲的400多个脚本,主要是清朝或民国时期的故事;新创作的脚本,多半移植于民间传说,或者添加神话色彩。这些,已落后于时代节拍,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了。汉川善书省级传承人熊乃国介绍,近年来,善书宣讲团也几经迁移。2003年-2007年,在马口镇邱子脑砖瓦厂里宣讲;2008年,迁移到仙女山东街小区一处民宅;2009年,转移到马口综合文化站;2010年该市出资4万元将文化馆内一座年久失修的馆舍修缉后,艺人们才又有了容身之所。善书艺人的生存状况较为艰难。现在开办的善书馆每天30、40人听书,一人收费2元,茶水、电费、人工每天最少支付10元, 4-6个善书艺人所得寥寥无几。“善书队伍,越来越小了。讲善书的人,年龄越来越大了。”熊乃国说,原来100多个善书艺人,现在只剩20多个,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原来有20多个善书班子,现在“上得台面”的仅剩下1支。主要的说书人年龄普遍偏大,如徐忠德79岁,许国平67岁、女艺人张运香61岁、周春娥58岁,熊乃国也有46岁了。
        2000年以来,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曲艺重新焕发光彩,汉川市积极奔走呼号。2006年6月,汉川善书入选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忠德被确定为汉川善书国家级传承人,同年,该市组织召开“汉川善书国际研讨会”,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善书发展,也启动对汉川善书的静态保护,组建专门的班子开始收集、整理脚本,还录制宣讲录像,存档备案。该市还尝试改良善书,缩短宣讲时间,创作现代脚本,包装善书艺人等等。马口文化馆馆长胡萍认为,“二人转”原本是东北一带粗口低俗节目,后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文化内涵,搬上舞台后很快就走红市场。“在表现形式上,把善书和小品、相声等艺术调和一下,时长缩短一点,情节浓缩一下,善书肯定还是有市场的。”
        善书,善书,顾名思义即劝善之书。在文化消费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停留在几代人记忆深处的汉川善书,早已不复当年盛景,但并未在人间消亡,它跨过时光的沟沟坎坎,依然在汉川这块湖乡之地顽强生长。
        近年来,汉川善书呈现出强劲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除了做好日常馆书、台书的阵地表演外,赴省内外参加各级调演、展演、评选、评比、比赛、海内外交流等日益频繁,充分体现了汉川善书常演常青,常创常新的良好传承势头和活态化、生产化发展之路的稳健与宽广。
        我们坚信,汉川善书未来的传承发展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