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刘丽仙
[导读] 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今教材,强化课程标准与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小学语文教材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   刘丽仙   652100

摘要: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今教材,强化课程标准与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落实国家要求的实践体现,也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的国人是吃水人,享受着古人留下来的东西,却忘记了挖井的前人。近些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由于相对比较新奇,部分学生就容易被西方文化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就需要将传统文化地渗透重视起来。
        一、在中华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它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汉字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让学生学习汉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中蕴含着的美感,领略到汉字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鉴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新奇有趣,而且将较为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具体化了,所以学生会快速的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观看着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学生看过一遍后,教师可以调慢播放速度或随时按下暂停,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猜测汉字的含义。在学生猜测完后,教师可以将这个汉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我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发现汉字中蕴含着一定的意象,促使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而通过挖掘汉字的意义,借助语文园地的书法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掌握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春夏秋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有关于这四个字的字谜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春的字谜为“三分天下”,夏的字谜为“首冬相连点点无”,秋
的字谜为“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喜风的怕水,喜雨的怕虫”,冬的字谜为“又一撇下雨点。四季轮流转,一年他最晚”。这样一来,识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学生还可以学习新的汉字,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能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古诗词语言优美,格律严整,且意境深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传统文化艺术感染力极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但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小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文字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古诗词知识高度形象化,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牧童》这一古诗的学习中,由于当今时代的生活方式与诗中的时代有着较大的差异,小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诗中描述的牧童生活,教师为了更好的把诗词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可以借助图片、文字、音频引导学生观察牧童的生活。还可选取符合诗词意境动画让学生欣赏,并同步讲解给学生,加深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不妨就教学内容形向中国传统乐器竹笛加以延伸,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乐器的了解,让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黄鹤楼历史渊源讲解给学生,再辅助以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并理解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教师可在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在向其他诗词延伸,使学生意识到友情的珍贵。
        三、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是重要教学环节,特别是在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讨论的重要性越加明显,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不仅如此,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交流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讨论环节,在此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下能够促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分配小组,使得课堂讨论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配成两大组,进而展开辩论讨论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辩论讨论活动,并且给予两大小组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以“早上的太阳大,还是中午的太阳大”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学生能够在辩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能力。在完成辩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孔子在文章中的回答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感受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进而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束语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第一载体,因而,语文教材是这一教育的‘主要责任者’”,而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视‘小学’的传统”,期待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践行这一新时代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兵兵.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5):105.
[2]金晓英.关于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J].新智慧,2019(34):24.
[3]孙朝丽.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J].中华少年,2018(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