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四川省威远县新店中学 642450
摘要:作为运动训练方法的一种,在初中体育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带领学生用简单的动作构成固定的训练程序,打造多个训练站,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顺序、时间来完成各个训练站的训练,通过循环训练的方式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中学教师要利用好循环训练法,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进而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循环训练法;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开展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支撑自身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很多学校中也实施了循环训练法,通过循环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也能进而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运用环节,也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循环训练法的特点
①实用性。在开展循环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带领学生进行长短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简单的训练动作,大多数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都能迅速、简单的掌握这些动作要领,但这些动作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如,通过俯卧撑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核心力量,锻炼到胸肌、后背等肌群,也能帮助学生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
②平衡性。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在应用循环训练法的同时也会开展不同的训练,使用哑铃锻炼学生的臂力;使用加速跑锻炼学生的小腿爆发力;使用仰卧起坐锻炼学生的腹肌,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动作,让学生的身体机能能够得到平衡性的锻炼与强化。
③协调性。在对学生开展循环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单独部位开展训练,也需要将各个局部动作联系在一起,交替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整体的协调性。
④独立性。普遍来说,在开展循环训练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开展的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虽然部分动作需要学生使用一定的训练器材辅助,但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替代,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多次训练,就能掌握动作的要点,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开展独立训练。
⑤安全性。相较于其余的运动,循环训练的方式总体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也不会有太高的危险性。
在课堂上,教师也能在训练过程中有效的保护学生,学生即使进行独立训练,也不会容易出现危险,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训练途径与选择。
二、循环训练法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循环训练
在体育课堂上,通过循环训练的方式,教师能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而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强化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进而开展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循环训练内容。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循环训练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强化,学生的手臂力量、爆发力、持久力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在运动中,面对各种突发的状况,也能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保护好学生自身的安全性。通过在跑步环节开展单腿蹦跳的形式,让学生的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十组循环跑步锻炼,让学生围着标志性的建筑进行循环跑步,并扶墙进行五次深蹲练习,然后再开展十次变速跑练习,通过循环练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持久力与耐力,面对运动中的各种状况,反应也会更加的灵敏。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循环训练
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当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与训练有更高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循环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双手运球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变化运球姿势,尝试自己探索有效的运球方式,并且持续超过一分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对篮球的掌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进行五组的篮球传接练习和八字运球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篮球的运球方式与运送过程,掌握一些在实际篮球比赛环节可能会用到的运球方式,让学生提升持球技术。通过这样循环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篮球相关技术,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强化学生战术配合的循环训练
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让学生通过循环训练的形式,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动作与技巧。在篮球训练环节,通过循环训练的方式,就能帮助学生深度掌握与理解篮球战术,在实际应用环节也能发挥出更明显的效果。教师要利用好战术配合循环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好循环训练。
结语:在中学体育教学环节,合理借助循环训练法的巨大优势,带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身体素质、学习热情以及战术配合的循环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动作,并不断提升身体素质,进而实现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镕.循环练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1,08:77-79.
[2]刘德坤.体育教学中循环训练法使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才智,2019,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