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赵天明
[导读] 高中是学生德育体现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

        赵天明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
        摘要:高中是学生德育体现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对其要求最高的。在高中教育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是所有师生所追求和向往的,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但是如今德育在高中生中最明显的问题是主体意识的缺失以及掌控能力的减弱。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和分析了其缺失的成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德育。
        关键词:高中教育,道德教育,主体意识,教育教学

        所谓的主体意识就是,学生的主体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是人对于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高中教育阶段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解重点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德育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如今的高中生德育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主观意识性极差,这一性质的薄弱不仅仅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阻碍了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和提升。因此,各大学校应该极力去寻找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以及有效解决的对策方案,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主体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提升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一、主体意识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在各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主体意识是德育的重要形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德育的培养和主体意识的兼备是尤为重要的。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礼仪问题是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以及知识的掌握也与主体意识息息相关。主体意识在学业和为人处世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高中生加强对德育的培养和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
        如今,高中生的德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发现高中生的主体意识缺乏严重,比如:学生的思想退化、学习风气减弱、社会责任感和德育意识缺乏等,这些现象都是主体意识缺乏的重要表现。在我们身边的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都出现了很多扭曲现象,形成了一些坏习,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一味的追求时尚,盲从心态,将一切事物都过于个性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知识的渴求。而且还有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将学习放任不管,无故旷课是他们经常光顾的;或者就是在改学习的年纪过于早熟,谈情说爱、聚众斗殴;又或者在学习上缺乏自信、缺少承受的勇气,只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导致精神颓废。这些都是现象的进一步恶化,造就了高中生德育主体意识缺乏的成因,对此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
  1.教育观念的滞弱性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停滞落后,只是一味的追求课本的知识和课堂的进度,从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在他们眼里将德育教育视为知识教学。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仅仅灌输所谓的知识内容,逃离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课堂的知识,而且在德育方面的提升也得到了阻碍。教师的观念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个思想开明,大胆创新的教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自然也不会太差,他们敢于面对和发现学生的特长,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些老师磨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的想法,他们认为学生就应该循规蹈矩、踏踏实实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全部了,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2.教育方式的单一化
        各大学校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授课的方式过于单一,很少运用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去指导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各大学校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单纯说教,但很少培养学生自己的爱好、乐趣及相关的具体人生问题。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兴趣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转变很多学生的学习想法和态度。

因此,不管怎样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的任务。
  3.教育评价的公式化
        在教育评价方面,各大学校都过于单一化和公式化,只注重最后的结果和成效,但忽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到底收获了什么;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和本身,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视,甚至有的学校未参与评定。这些做法都会阻碍学生主体的发展和进步。评价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和客观的一种了解彼此的方式,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只是一味的看学生的学生成绩来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应该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在全方面的培育下一步步的提升德育。因此,德育的培养所必需的是教师正确的评价和学生良好的态度。
三、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的培养对策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对德育工作的投入
        要想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中得以提升的话,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提升。教师对德育观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就能培养更好的学生的德育观和价值观。教师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德育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想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思想的德育中,往往只侧重服从,所有的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所有的知识理论,如果学生对此有疑问,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的趋于成熟,对各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想法,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严惩监理的话很难让学生对此产生认同和肯定。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教师就需做到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究。
  2.教师应该强化教学方式,摆脱一体化
        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强化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前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摆脱课堂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多体验生活化与实践化教育,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中常见的生活问题为体材,引导学生去独立的思考探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更加的排斥学习这件事。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容和课堂氛围,让课上效果更佳,对学生而言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询问的方法去查找资料,以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德育主体意识,更进一步去发展和进步。
3.教师应该优化内容,多元评价,以此传教
        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正确的去理解德育的正确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德育观。首先,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内容要切实际,要求学生规范行为,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其次,课堂的内容要精选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德育更加的富含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多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领导和同级教师的评价是一种肯定和认可,有着导向作用。但是学生的评价才是接地气的实在的一种评价方式,有着全面客观的影响。如今教师应该将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改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利用更多的全面的方法去给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评析。例如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定,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去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的德育工作中,要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改进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此来提升和强化学生德育的主体意识,促使高中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德育活动。这样就能使高中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苏州大学,2018,(05):18-25.
[2]王观轩.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德育教育实效.中学教育,2008,(12):38-45.

       

作者简介:姓名:赵天民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79.9.6学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校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