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项敏 赖国芳
[导读] 高等教育才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应始终以人才培养方法创新的角度展开分析
        项敏 赖国芳
        (湖南外国语职院  湖南长沙 410211)
        摘要:高等教育才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应始终以人才培养方法创新的角度展开分析,“1+X”证书制度指的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互联网+”和“1+X”相互融合,能够打造出智慧化的育人机制,使职业教育具备产教融合特色。本文对于“互联网+1+X”人才培养价值进行分析,并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思路作出探讨,期待为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1+X”;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引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素质要求更高。各类传统企业不断升级与改造,催生大量新兴产业,使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凸显,对于职业教育质量要求更高。“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全新途径,打造“互联网+教育”模式,将“1+X”教育融合其中,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探索出“互联网+1+X”人才培养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意义
        从教育领域分析,“互联网+”的引入有助于将原有封闭的教学模式打破,创新教育和服务的供给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再造教育流程,更新育人观念,推动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互联网+”和“1+X”证书制度进行融合,才能满足当前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实要求。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建立完善的育人标准,探索出二者融合应用的育人框架,探索“1+X”证书制度建设的全新模式,快速完成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1]。
二、“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利用智慧化手段育人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为职业教育带来全新机遇。“互联网+1+X”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将技术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分析,创新培养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化学习空间,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提供良好平台;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筛选信息,模拟职业情境,自动完成模糊任务的识别,展开自主决策,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之下,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大数据对于“互联网+1+X”模式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价。在教学管理方面,利用互联网特点,动态化呈现“1+X”制度,打造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收集人才培养环节信息,和企业以及三方机构等用人主体共享信息,优化教学管理,使职业教育具备精准化特点,打造智慧化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具备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和“1+X”制度相互融合,为学生学习提供重要工具支持,有助于人才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二)运用目标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互联网+1+X”育人模式可以解读为处于互联网背景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的融合,打造规范化的育人模式。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的,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教育环境,将社会对人才要求以及人才能力发展等作为依托,培养人才互联网思维,并掌握扎实技能,丰富专业理论,提高职业素养,成长为兼具双创能力以及跨界融合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按照“1+X”融合逻辑,将专业壁垒打破,组建专业群,对于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完成跨专业的融合教学。第二,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方面,秉承“夯实基础、因材施教、能力提升以及分类指导”等思想,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调整必修和选修模块,重点突出实训内容。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活动模式。第三,还需结合高校育人需求,构建特色育人模式,优化教育手段和考核方式,为人才获得专业等级证书提供有利条件,面向人才职业发展,着重培养其创新、专业、实践等能力,增强其岗位竞争优势。


(三)多主体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属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传统教育模式下,“产”与“教”属于相互分离的社会系统,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运行机制,或者社会职责都各不相同,导致协同教育出现问题。自“1+X”证书制度实施以后,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挑战,可响应当前产业升级的发展,人才培养期间,如何将融合机制加以创新,将人才培养的困局打破?对此,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和社会、产业等主体相互协调,将各主体育人要素有效串联,建立网络化教育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教育网络。将高校、产业等各社会主体引入其中,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与此同时,还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政策,为产教融合提供支持。高校育人侧重点需要从传统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融合模式,鼓励行业、企业等参与人过程,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评价,构建教育融合以及产业创新的协同育人模式[2]。
(四)利用网络建立资历框架
        “互联网+1+X”育人体系的实现关键在于“融合”,从“1+X”证书制度当中的融合进行分析,并非简单指学历证书、技能证书之间的叠加,学生获得证书是最终目标,在此过程还需明确融合教育具体要求,制定出严格的职业等级标准,使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能够有效对接。一方面,需要建立国家层级的资历框架,立足不同区域行业发展特点,考虑市场组织结构,打造具有特色的人资开发制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保证横纵对接顺畅,为人才能力的成长提供良好平台,让技能等级证书发挥效力,满足联网时代人才学习需求,而且还能为人才职业能力成长,以及社会地位上升提供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建设学分银行,加速成果转化,让学习成果能够快速得到认证,建立标准公开、认证迅速、公平公开的管理体系,为人才提供技能认证,动态化反映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发展。
(五)动态化评价与管理
        “1+X”实施前,还存在其他职业证书,但是存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互分离的问题。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从互联网特点入手,重新审视职业人才培养重点,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全过程具备政策保障,由行业主导,并且具备第三方评价以及动态化监督等内容,将各类型职业教育融合在框架当中,打造智能化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可制定动态化的认证机制,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院校共同开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并由教育部门给予认证。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变化速度加快,因此,职业技能等级的认证也需要发生变化,第三方组织、政府部门以及职业院校等育人之体不存在隶属关系,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发挥联动作用,对于职业技证书认定的权威性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1+X”证书的实施需求,保证制度管理科学有序,使技能等级被行业所认可,需要将证书的等级标准加以明确,制定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以及灵活的退出机制,对于职业等级进行科学评价,完善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3]。
        结束语:总之,互联网时代特点,决定着其和“1+X”教育相互融合,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具有高度可行性,能够加速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便利条件。由职业院校、第三方机构以及行业企业等共同组成教育主体,优化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培,夏海鹰.“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2):15-20.
[2]覃杨,李福森.“互联网+”新时代校企合作药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2):38-39.
[3]李涛,邢宁宁.高职院校机制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机械研究与应用,2020,(04):225-227.


基金项目:湖南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高等教育一般课题
名称:“1+X”证书制度试点下高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探究
课题编号:XJKX19B065

作者简介 : 项敏  1984-7 女 籍贯 湖南 常德  学历: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邮编 :410211   单位:湖南外国语职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